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弘扬“西迁精神”。全国各地高校师生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坚守西迁初心,勇担时代使命
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如今,西安交通大学已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持续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西安交大人的巨大荣耀,也是巨大动力。我们要坚决解读好、实践好‘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勇担西部建设、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总书记莅校视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矢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重视,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深切关心。”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表示,“我们要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投入,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从上海迁到西安,在这里奋斗了几十年,我们无怨无悔。交大西迁后培养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以上留在西部,为西部发展奋斗,我们很自豪,也很欣慰。”92岁的西迁老教授史维祥嘱托年轻的毕业生,永远不忘交大西迁的初心,继承“西迁精神”,在西部留得住、扎下根,义无反顾为西部建设作出贡献。
“现在还有人问我,说你们当时西迁亏不亏,后悔吗?那看你用什么尺子来量,我们为西北奉献了一个‘双一流’重点大学,你说亏不亏?一点都不亏!你说后悔吗?这有啥后悔,这正是我们的骄傲。”西迁老教授胡奈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为“西迁精神”赋予了更多时代内涵。学校的建设发展一定要坚守西迁初心,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鼓励。”西迁老教授潘季说,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论逆境顺境,都能始终坚守奋斗精神。最近全世界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看到年轻一代展示出担负起国家发展重任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传承西迁精神,弘扬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何炎平表示,将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交大传统,听党指挥跟党走,将自己的命运深深融入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尽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竭力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无愧时代的新贡献。
“‘西迁精神’反映出的是交通大学老一代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响应国家号召、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强大爱国主义精神。”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刘成良说,“老一代交大人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楷模。交大人思想境界崇高,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励。”
“天下交大一家亲。在交大124年的发展历史中,交大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交大人心中。”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章嘉懿表示,“我们要将‘西迁精神’融入育人工作,融入交大人的精神基因。面对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需求,我们一定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和‘交通强国’等战略号召,持续开展新一代智能交通领域的科研攻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同为交大人,当饮水思源砥砺奋斗。”今年即将毕业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郭佳琛,主动选择毕业后投身西部,将赴位于青海西宁的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做一名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我一定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964年,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铁道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成为支援三线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如今,从高铁提速、京沪高铁轨道设计,到川藏线建设,西南交大主动对接中国高铁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等,主动服务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报国,交通强国,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接续奋斗,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表示,“交大人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未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卓越的贡献!”
“‘西迁精神’是流淌于交大人血液中的最强基因。”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郭文琦说,“作为新一代交大人,我们要刻苦钻研,勇于担当,增强本领,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交大力量。”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代表了广大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崇高情怀,记录着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筚路蓝缕、拼搏奋进的壮美历程,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办好‘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树立了精神坐标和行动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表示。
“在西北求学的我,深知西北大地的广袤以及富饶,它等待着无数双勤劳的手去发掘,去建设。”来自湖南的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7级本科生叶超群,从洞庭湖畔来到黄河岸边,他说,“在全面脱贫攻坚决胜之际,‘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青年学子扎根西部,为脱贫攻坚献出一份力。”
“百余年来,大学培养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跟着党的旗帜走,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而行。”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青年教师梁田表示,“今天的我们,还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西迁精神’是把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实实在在地书写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历史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燕晓说,“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是大学对国家和人民最深厚的爱。”
“高校教师建功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艰巨任务冲锋在前、艰难险阻奋战在先;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科技创新最艰巨的战场去挥洒汗水。”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表示,“只有不断提高道德情操、锤炼意志品质、夯实专业学识,用奋斗成就伟大梦想,靠奉献赢得新的荣光,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本报记者柴如瑾、张哲浩、曹继军、周洪双、姚晓丹、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