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第499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以生生不息之力量传承 以不屈不挠之精神立世

    ——专家学者探讨抗疫中彰显的精神力量

    作者:何中华 邴正 陈卫平 宋月红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8日 06版)

    何中华 人物肖像:卢重光

    邴正 人物肖像:卢重光

    陈卫平 人物肖像:卢重光

    柳建辉 人物肖像:卢重光

    宋月红 人物肖像:卢重光

        【圆桌对话】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此过程中,中国独特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所孕育而生的精神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社会各界展现出的磅礴精神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积极而优秀的民族品格和文化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新坐标。今天,我们邀请5位专家学者,立足中国现实,走进历史深处,探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精神密码,溯源精神力量背后的文化支撑。

        嘉宾:

        何中华 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邴正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陈卫平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柳建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宋月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琎 冀文亚

    1、抗疫彰显中华民族积极而优秀的民族品格和文化品质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抗疫中彰显的爱国之情、担当之志,展现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既有着深沉的历史厚度,也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何理解这一精神力量?

        何中华:这场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疫情,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来说,的确是一次空前的大考。到抗疫取得最后胜利、“极目楚天舒”重现之时,回望曾经走过的这段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的艰难历程,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底色清晰可辨。这场注定影响历史、改变未来的抗疫,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积极而优秀的国民性格和文化品质。例如,新冠病毒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但抗击疫情的战斗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不可战胜的巨大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是铜墙铁壁;在和平年代,人民群众同样是坚强柱石。在这一极其严峻而特殊的历史时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其更加显豁的方式得以彰显。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民惟邦本”的思想。从古老的民本思想,到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论,其中存在着某种一以贯之的真谛。马克思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在和平建设时期同样如此。这些思想资源,在抗疫中发挥了虽无形却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过去完成时的,而是现在进行时的;它不是既成的,而是不断生成的、向未来敞开的。它植根于古老的文化传统这一原初基础,积淀着红色文化因子,浓缩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成果,形成了既悠久而又弥新的精神血脉,也正因如此而能够赋予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刚健进取、乐于奉献、不屈不挠等品格和气质。

        邴正:两个多月来,我们经历了疫情蔓延全国,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局面,也见证了4万多名医护人员飞兵湖北、10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壮举。疫情终会过去,但抗疫中彰显的精神品格绝不会烟消云散,而会为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我们感叹生命的宝贵,不忘抗疫中“最可爱的人”,更应铭记在14亿多人共同经历的磨难中民族精神的砥砺与升华。党中央准确决策、有序指挥,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好防控工作;军地医护人员听从召唤奔赴一线,在危难中坚守,在创新中诊治,拯救了无数生命;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枕戈待旦,确保社会生活正常有序,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科研工作者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重点难点问题;张贴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标语的医用物资驰援国外,打响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抗疫中,人民至上、勇于担当、万众一心、顾全大局、敢于斗争、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力量充分彰显。理解这些精神力量,一方面要走进历史深处,追寻文化源头,另一方面则要立足现实,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

    2、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

        主持人: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滋养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并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人民在抗疫中展现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何中华: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着浓厚忧患意识的民族。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经受了太多的苦难,越过了太多的坎坷,但这一切却凝聚成为一笔无形的财富,使得我们愈加成熟,塑造了我们在任何大风大浪和大灾大难面前临危不惧、愈挫愈勇的韧性品格。新冠病毒的肆虐前所未有,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尽管风险巨大,但我们依然能够冷静应对、从容处置,体现了科学严谨的精神同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的高度统一,体现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同坚信光明未来的浪漫信念的高度统一。这种精神力量及其塑造的韧性品格、韧性智慧,为我们短期内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重要成效提供了强大支撑。

        邴正: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历史中孕育了优秀传统文化,形塑了伟大精神品格。中华民族素有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神话是民族精神最本色的闪光。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蕴含着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伟大精神:天塌了,女娲采石补天;洪水来了,大禹导河治水;头断了,刑天挥舞干戚;没路了,愚公立志移山;天之高远,夸父追逐太阳!中华民族素有家国一体的博大胸怀,主张敬老扶幼,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准则。中华民族素有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视天下为己任,追求普天同乐的理想境界。《论语·颜渊》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抗疫中展现的伟大精神力量,很多都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

        陈卫平:回望两个多月来的抗疫,社会各界展现的“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精神最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对患者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的责任担当;飘扬在抗疫第一线的党旗,映照的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白衣天使们逆行援鄂,宣示的是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在机场、社区、路口、隔离点日夜辛劳的防疫人员,铭记的是严防死守的责任担当;对抗疫中的优秀干部“火线提拔”、失职干部严肃处理,从正反两面显示了对责任担当的制度确认;倡导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展现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担当。整个民族迸发出如此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以责任为重的深厚传统,这在奠定传统文化底色的先秦诸子学说中有充分反映。孔子的“行义”和墨子的“贵义”,都具有“义不容辞”之意,即对于必须扛起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孔子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的,因此必须为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负起责任,为此可以弃置个人利益。孟子说“君子自任以天下为重”,即以关怀天下为己任,具体来说就是对家庭邻里、社稷百姓、自然万物肩负起从“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意识,从汉代的“以天下为己任”到宋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明清之际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墨子指出,如果相信一切为“命”所左右,人们必定在工作岗位上“怠倦”即不负责任;社会是有序还是混乱、生活是贫困还是富足,取决于人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是否“强”力尽责:“王公大人”是否“蚤朝晏退”,处理政务;“卿大夫”是否“竭股肱之力”,管理经济;“农夫”是否“蚤出暮入”,耕田种植。墨子以“强”突出了对工作岗位竭尽心力的责任要求。道家的“无为”,不是指没有责任感的一无所事,事实上老子强调的是“为无为”,即把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当作自己的责任,这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把顺从自然规律而不主观妄为作为自己的责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们的责任是效法天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有余以奉天下”就是把支援他人看作职责所在。法家提出“循名责实”的“督责之术”,对官吏的实际工作(实)与其所任职位的职责(名)是否相符进行考核,相符者和不符者分别按照法令予以奖励和惩罚,这是以制度的刚性要求官吏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可见,先秦诸子从不同方面阐发了责任观念:儒家把责任与道德人格相联系,墨家把责任与岗位尽职相联系,道家把责任与遵循自然相联系,法家把责任与制度考核相联系,这些思想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责任为重的文化传统。

        抗疫中责任担当精神的油然涌现,是先贤思想和人格精神传统在当代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六大理念都包含着责任的要求:讲仁爱是自我在与外物的关系上的责任,重民本是国家在与民众关系上的责任,守诚信是自我在与他人关系上的责任,崇正义是社会在与其成员关系上的责任,尚和合是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上的责任,求大同是中国在与外国关系上的责任。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责任担当成为战胜疫情的重要精神力量,这是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

    3、抗疫中的精神力量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

        主持人: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开创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并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抗疫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抗疫中彰显的精神力量是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一精神谱系的?

        柳建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严峻疫情,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且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一脉相承和无比强大。

        革命文化是抗疫中精神力量的重要源头。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意志坚定、敢为人先、不懈奋斗、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风范。这一精神同此后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独特要素,构成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基本内容。这些精神,既有各自的独特内涵,又一脉相承、有机统一,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敢于斗争、勇于奉献的文化主脉。这一红色文化基因,在此次抗疫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邴正: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在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了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例如,在五四运动中迸发、在抗日战争中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考验中熔铸而成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井冈山上的点点星火到漫漫长征路上凝聚起来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孕育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实践的白求恩精神以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国际主义精神;等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着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抗击疫情汇聚起强大精神伟力。

        宋月红: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曲折磨难又不断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艰难险阻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精神力量不容小觑。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程中,发扬独立自主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伟大精神,经过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开启和推进改革开放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等伟大精神,坚韧不拔,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彰显出强大精神力量。例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再如,守望相助的精神。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在疫情防控中拧成一股绳,形成全国一盘棋。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医院到社区、街道,从网上到网下,凝聚起防控的磅礴力量。再如,尊重科学的精神。党领导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科学救治,群防群治,依法防治。制定实施成熟、可靠的中西医救治方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开展治本之策的药物和疫苗研制。中国的抗疫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蕴含着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价值、家国情怀与奋斗足迹,并立于时代潮头,不断与时俱进,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和走向未来,提供坚如磐石的精神支撑和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

    4、以强大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

        主持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洪流中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的动力之源,是一个民族在面临风险挑战之际强信心、聚民心的思想之基。如何理解抗疫中彰显的精神力量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

        何中华: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攻坚克难之时,民族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华民族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的民族,其优点和优势在抗疫中显露无遗。例如,一线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牺牲精神见诸行动,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有的医护工作者献出宝贵生命,其强烈责任感和高尚品德感天地、泣鬼神。这些抗疫英雄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每一位在抗疫中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默默劳作的普通人,都值得敬佩。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就是由像他们这样的个体构成的;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正是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发扬光大的。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是“中国的脊梁”。

        离开精神力量支撑,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就不可能打赢一场和平环境下的人民战争。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说到底就是人心所向。它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人民群众广泛而自觉的文化认同。在此意义上,伟大的精神力量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然带来的软实力。抗疫中,“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成为最响亮的口号,显示了我们对于取得完胜的坚定信念和信心。信念和信心源自哪里?既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国家综合实力,也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还源自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精神的力量,提升了物质层面、制度条件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效应。在这次抗疫中,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了确证和升华。

        柳建辉: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伟大的中华民族,必有其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相联结;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必有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所立世。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久经考验而不倒,得益于中华优秀文化所培养和孕育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断发展升华,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凝聚了中国力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并成为当前疫情防控攻坚克难、勇夺胜利的文化密码。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全民战疫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海内外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凝聚起不懈奋斗、顽强战疫的磅礴力量,筑造了团结协作、坚不可摧、从容应战的抗疫防线。其中所彰显的伟大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新坐标,永远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实现梦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