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1月14日,本报刊发《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人民网、新浪网、今日头条、云南网、长江网等十几家媒体转发转载。社会各界人士就如何走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表观点——

    本报云南百花岭报道引发热议

    作者: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5日 04版)

        1月14日本报刊发的《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整版图文报道,被人民网、新浪网、今日头条、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工网、封面新闻、云南网、长江网等国内众多有影响力的媒体转发转载,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

        国际著名生态旅游专家、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尹绍亭教授不仅在朋友圈全文转发本报报道,并点评说:“百花岭的生态旅游,包括蜚声国际的观鸟活动,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高黎贡山作为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保护区与原住民和谐发展的典范,曾深受赞誉。学界和社会至今忘不了当年开创社区民众积极参与保护、引入国际生态旅游理念与实践的赵旭东、艾怀森等科研工作者以及以高度自觉积极参与保护区建设的百花岭等村落的村民们。20多年前,我曾几次考察百花岭等地,今日看到《光明日报》刊发的报道,倍感亲切!读了这篇文章,总能让人感受到深切的人文关怀,同时又有犀利独到的时弊之评。当人们都把赞美、自豪当作必不可少的时尚情怀和习惯之时,这篇报道却直指厕所、垃圾、基础规划等弊端。《光明日报》的报道提醒我们,厕所、垃圾、基础规划作为旅游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命门’,绝对不能小觑。”

        湖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说:“细读了《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有关云南百花岭的这一整版文章,感触颇深。对这个案例的关注,我认为体现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方向和前景,那就是今天的旅游业发展必须要突破传统以门票经济为导向的粗放式发展方向,走向更加科学化、特色化、内涵化、精细化路径。这篇文章所显示出来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就是一种和当地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人文特征相结合的创新型模式,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如果云南的旅游业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还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被开发,可以细到如文章中提到的‘昆虫旅游’这种更个性化的旅游。更重要的是,对于当地的脱贫致富意义重大,文章也表达出了这一点。”

        大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文广说:“《光明日报》的这组报道不禁让人对凤凰涅槃后的百花岭心驰神往。从百花岭的前世今生反观当今大理的洱海保护治理,亦有异曲同工之意,生态保护治理历来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生态破坏后的切肤之痛让世居此地的各族人民深有感触,所以洱海保护治理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理念在大理深入人心,这是我们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最大资本。当前洱海流域转型发展也在加快进程,百花岭的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只有立足实际、久久为功,走出适宜大理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大理人民与苍山共书千秋画、与洱海同奏万古琴。”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云南网总编辑刘红说:“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新时代的命题。《光明日报》这一整版的报道没有以‘高大上’的方式处理宏大时代命题,反而以‘小切口、接地气’的方法,通过‘猎鸟人’到‘护鸟人’的变化,从鲜活的社会个体命运的转变折射时代变迁。行文自然,故事性强,将‘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道理融入故事之中娓娓道来。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闯出一条与众不同之路。百花岭人以鸟为媒,发展生态旅游,摘掉‘穷帽子’的尝试与实践值得学习。但一时之兴不是真正的振兴,开发利用资源走上致富路的同时,规划、保护等各方面工作也须跟上,让生态产业化真正带动乡村增收致富,如此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让百花常开、百鸟长鸣。”

        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网信办主任陈波说:“《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关于云南百花岭村依靠生态特色旅游致富的深度调研采访,确实是一篇调研深思考深的好文章。百花岭的资源,在过去只能沦为焚琴煮鹤式的可悲消耗,当有开放的环境,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有人文精神国际视野的能人带动下,成为生态旅游深度旅游的样板,这个天差地别确实值得深思,也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云南大学民族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导李志农教授说:“10多年前,我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学的时候,总惊叹于那里良好的自然环境,看了这篇文章及文中的精美图片,才知道云南也有鸟类资源如此富集的地方。百花岭保护鸟类资源和生态环境走上致富之路的经验值得总结。事实上,云南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希望有更多这样视角独到有新意,内容丰富有深度的报道。”

        保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不仅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转发报道,还专门给记者发微信说:“《光明日报》整版聚焦云南保山百花岭生态脱贫经验,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百花岭客栈老板、鸟导等村民从‘猎鸟人’变身‘护鸟人’,从‘伐木者’变身‘护林员’的生动故事。文章还就百花岭观鸟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百花岭的喜爱和寄予的希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老百姓讲好中国故事,保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努力实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好高黎贡山保护和周边村民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发配套相关基础设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保山市新闻办副主任明立胜说:“近年来,保山高黎贡山百花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一切都源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当地村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起了‘观鸟’产业,每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摄影爱好者走进百花岭。一直以来,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大力关心支持,特别是高黎贡山的宣传更是深受媒体青睐,这次光明日报记者深入百花岭村,走访了当地村民,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印象深刻。随着报道的刊发,相信百花岭的知名度必将大幅提升,对于促进当地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增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各级的高度重视下,百花岭的观鸟产业发展亦会越来越好,保山‘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品牌将越擦越亮。”

        保山市高黎贡山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李廷金看了报道后,还针对报道中指出的问题说:“要走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道路。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针对现状、国家政策和上位规划,对百花岭生态旅游区进行详细规划,定位要清晰、主题要鲜明、布局要明朗。二是对观鸟旅游体验区、生态徒步重点区域进行重点设计和打造,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门禁系统,强化景区道路交通接驳和游客承载力管控。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合理布局旅游咨询、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针对性制定管理条例和后期维护的相关措施,并组建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当地行业协会组织参与作用,强化观鸟旅游规范化管理。”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