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淄博市淄川区在京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到北京对接工作时,眼前的一幕让时任党委书记冯进明连连皱眉:没有活动场所,缺乏经费来源,流动党员不愿参与……“不管软件硬件,都是要啥没啥。”
面对困境,淄川区通过走访座谈、配班子找场地、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正轨。同时,围绕打造离家不离党、离乡不离心的“流动党员之家”品牌,统筹整合资源、资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精准施策,组织金城医药朝阳支部、北京顺义支部高标准规划300平方米的“两地一心”活动馆;每年为每个党支部提供1万元经费,从源头上做好活动保障;每年中秋节前夕,对流动党员老家的亲属走访慰问,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
“以前在北京带孙子,‘七一’时支部都在搞活动,流动党员却没人管。现在好了,北京也有‘家’了。”在京流动党员贾玉华激动地说。
创新载体 架起“连心桥”
“针对之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运行五项制度,稳步实现了组织机构健全、党员管理规范、组织活动常态的目标。”淄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恒学说。
“五项制度”即定期摸排、组织生活、学习培训、关心关爱、联建共管。实践中,通过开通“e支部”,实行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做到年度有计划、月月有安排、次次有主题。加强淄川、北京两地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协调配合,先后组织到延安、井冈山、广西百色培训,各党支部每季度至少与党员见面一次、每月至少与党员联系一次,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结合主题教育,确立“话乡情、跟党走、为家乡作贡献”主线,定期开展党建主题活动。通州区党支部书记张丹阳说:“常态沟通机制拉近了彼此距离,无论在何地,组织就在身边,教育提醒就在身边。身为党员,在外树形象、回家作贡献是应尽职责。”
共融互通 绘好“同心圆”
结合工作实践,淄川区探索形成了“一线五通”“一家五联”“一心五为”工作模式。
“一线五通”,即围绕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双招互通、双管相通、双创联通、双奉献融通、双服务心通”的工作模式;“一家五联”,即围绕创建“党建家”,建立“联党员、联人才、联高校、联企业、联社区”的工作模式;“一心五为”,即围绕教育引导流动党员“不忘家乡初心”,建立“在京事业有为、家乡建设有为、双招双引有为、两地互通有为、两地和谐有为”的工作模式。
经过两地共融互通,“流动党员之家”品牌效应凸显:将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优化为9个,设立活动场所3处,2019年开展活动23次、参与党员230余人次;挖掘培育先进典型3名,在“双招双引”、化解信访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12次;得知家乡受“利奇马”影响受灾严重,70余名流动党员和淄川籍党员捐款38520元……
“持续加强在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实际成效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谈到下一步工作,淄川区委负责人充满期冀。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