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SCI崇拜”为何破除不了

    作者:熊丙奇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02版)

        【新闻随笔】

        “SCI(科学引文索引)崇拜”,在我国学术界已经是个老问题了。早在10年前,就有院士、专家炮轰“SCI崇拜”,认为这种看重论文发表数、引用数、影响因子的“SCI崇拜”,误导科研工作者,催生学术不端。

        然而,10年之后,“SCI崇拜”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当前,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正在推进破除“四唯”,其中就包括破除“唯论文”。如果不能改革评价机制,可能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SCI崇拜”还是破除不了,对科学研究的负面影响会更深。

        破除“SCI崇拜”,与基础教育破除“状元崇拜”一样,都会遭遇普遍的质疑:不用论文、分数评价人才,其他指标公平、公正吗?换言之,以论文发表数、论文发表的期刊档次来评价学者,和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一样,会给公众可见的公平。如果不用可量化的论文指标,而在考核、评职称时引入“软性”指标,谁能保证评价不被人情因素利用?这也是舆论一边质疑“论文至上”“分数至上”,一边又力挺“唯论文”评价、“唯分数”评价的尴尬现状。

        假如不能找到破局的办法,那么这一纠结的状态就会持续下去。在谈到“SCI崇拜”时,大家纷纷质疑“唯论文”评价导致学术急功近利,而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时,又质疑离开量化评价会滋生“权学交易”。显然,突破点在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新的评价体系,而建立这一评价体系,关键在于推进行政权与教育权、学术权分离,让行政评价退出,实行专业评价。

        在缺乏专业评价能力的情况下,量化评价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看论文的发表情况是十分简单的,谁发的论文多谁就厉害,复杂一点的不过就是按影响因子进行加权,这道算术题哪怕初中毕业生也会做。而看论文的创新价值,则需要专业同行评价,针对论文的本身,哪怕论文没有发表,或者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不高,但有价值,也会得到高的学术评价。我国对学者的评价,选择的是看论文发表,这是出现“SCI崇拜”的根本原因。

        所以,破除“SCI崇拜”,必须推进学术评价去行政化。这要求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建立现代治理结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切实实施这一改革,才能告别学术评价的“SCI崇拜”。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