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自今年9月发布以来,持续引发国内外热议。为了更好地增进国际社会与中国的相互了解,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包括多国前政要、驻华使节、企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在内的数十位中外嘉宾,围绕“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未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中国在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发展,拥抱世界、融入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当前,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契合当前人们对中国的发展和对国际形势的关切,反映了对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景和期待。
更加繁荣的中国是世界的机遇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针对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外嘉宾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的发展让世界更加繁荣、让世界更有信心。“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可以为世界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说,“这也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让他们也有了战胜贫困、消除贫困的前所未有的信心。”
针对中国在减贫方面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表示,中国不仅自身实现了减贫,中国人道主义的援助也促进了世界实现更多的减贫。他说:“在过去40年,世界70%的减贫都是由于中国的努力才得以实现,这是很大的贡献。”
卢旺达共和国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对于全球意义重大,对于非洲国家而言也尤其重要。中国的经济力量转化成为以贸易和投资为形式的守护非洲大陆的力量。投资意味着非洲人民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经济发展意味着人民生活的改变。许多非洲国家在中国的贸易、投资等不同领域的支持下都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如卢旺达得到了来自中国的银行贷款,并用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减贫事业。中国改革开放后,很多优质商品进入了非洲市场,非洲的产品也有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如上海进博会上就给予了各个国家企业展示自己商品的机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表示,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每个国家都应该有权力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埃塞俄比亚从中国的经验中吸取了灵感,追求自己的发展路径,给埃塞俄比亚带来了发展的新成绩。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说,“不可能靠中国一个国家拯救世界,但是我认为中国将会作出非常大的贡献来推动世界的发展,避免以往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全球危机再次爆发。”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既有认知上的误读,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也有力量对比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失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周力表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历史性战略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源于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天下太平的世界秩序观。中国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认真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其内涵。
“中国不像有些国家那样有着隐藏的目的,中国是纯洁的、是开放的,是一个从困难发展到辉煌的国家。”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秘书长西夏姆·宰迈提表示,“中国设立了一个目标,让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如何在双赢的基础下合作,不是互相竞争,而是相互补充。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共同体,而不是冷战前分离的两个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不在于它是好是坏,而是中国想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并与其共同获利的意愿。”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说:“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但是很多人更多地把中国看作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对手,而不是一个友好的伙伴,所以我们未来需要更多的对话、更多的包容,需要更多的学习来推动了解,今天这个会议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去推动我们的共同目标,加深彼此的认识。”
中国智慧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今世界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在人们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现在世界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最危险的一种可能是出现国际体系的失序,导致丛林法则盛行,还有一种可能是导致新的‘冷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在论坛上表示,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不是一国能够应对的,世界正处在一个不断加快的历史进程之中,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强调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单独掌控,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要为推动全球治理和创新发展提供中国的智慧。”
“不管是应对气候变化、跨境的人口贩卖,还是应对恐怖主义等问题,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挑起重担。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必须要汇集举世之力来面对、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在论坛上特意用中文发言,他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全球化从1.0走向2.0的重要引领。“在全球化1.0阶段,弱小国家根本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他认为,正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了众多发展中国家新的希望,引领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局,而这正是全球一体化2.0的开始。此外,他还建议在推进全球治理这样一个宏伟的议题过程当中,需要一个相对平和的大环境,而对于中国来说可以在争取开拓国际媒体的话语权、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再多做努力,“儒家思想里面所强调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西方价值观中的弱肉强食有着本质不同,必须要把这个文明价值观讲清楚,最大程度消弭一些国家可能存在的疑虑。”
在论坛上,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院长徐辉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也进入了2.0版。“我们营造和平的环境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创造很好的条件,我们通过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一旦发展了,消除贫困了,消除极端了,世界也就和平了。”他说,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积极防御而非先发制人的政策,不断发展自身,营造和平环境,使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现实。今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落地和推广,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来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和平与发展论将翻开新的一页,这都是中国对世界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个更加包容的共同价值观,需要国际广泛的对话、交流和合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共同体,所有国家可以在实践当中解决全球的问题,尊重彼此间不同的需要和诉求。”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国际和经济问题专家艾迪·塔皮耶罗说,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是一个革命性的力量,改变了现有落后的全球秩序,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条实现更美好未来的途径。“我们拉美国家有热情去改革,我们需要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去拥抱包容性的增长。中国提高了拉美地区的物流效率,加强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塔皮耶罗说,“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互联互通,商业的整合能够引来新经济的参与,还有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整合,这些都是变革的力量。“以巴拿马为例,现在越来越多的巴拿马人开始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因为我们能够看到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要共同协作,为打造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越来越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张斐晔 本报见习记者 杨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