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1日 星期日

    面壁图强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解读

    作者:齐喆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1日 09版)

    佳节(壁画) 田林涛

    钱江潮涌(壁画) 翟小实

    城濮之战(壁画) 梁子川、董阔、闫玉琦、张留鑫、刘春琳、赵竟夕、游嘉琪、周世元、王欣欣、黄震军、付桐、张培建、邓凤婷、马亚萍、庄园

    香山星座(壁画) 唐晖、赵天舜、罗月明、鲍冀华、张汉普、但文杰、张依、李雪、王希民、王康、周腾宾

    红星颂(壁画) 叶武林、史跃军

        【艺境观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壁画界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1979年10月,首都机场壁画群创作完成,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壁画复兴的序幕。今年是首都机场壁画群创作完成4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又迎来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202件作品,这是从全国各地送评的1865件作品中经过初评和复评精选出来的。其中,进京作品20件,获奖提名作品6件。11月14日,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奖工作会在京召开,经评审委员会评选,共产生获奖作品39件(其中金奖作品10件、银奖作品13件、铜奖作品16件),壁画展区共获得1件金奖,2件铜奖。

    在继承中发展

        在本次展览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绘制型壁画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其中尤以中国传统重彩绘制型壁画最为突出。中国传统壁画底蕴丰厚,如何对待如此丰富的壁画传统,中国壁画界讨论多年,近几年更成为一个热点。当代壁画艺术创作如果不从传统汲取文化内涵,必然显得单薄乏力;而传统的创作材料和形式如果不介入当代意识,寻求力量,就只能停留在过去,无法突破。梁子川等人创作的《城濮之战》是近几年在这方面探索的一件成功之作,也因此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这幅壁画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形式完成,陈列在太原市晋文公祠西北配殿。壁画由三面墙壁组成,限于展览对尺幅的要求,此次参展的只是壁画中的局部,绘制了公元前634年晋楚两军对垒的场景。这并非一幅一味摹古、难辨古今的壁画,材料技法虽是传统的,但构图组织的秩序感、造型语言的趣味性却是当代的,作品比较完美地把对传统的继承与当下的创造结合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媒介。类似的思路在《妙音花雨》《春秋五霸》等作品里都有各自不同的尝试和表述。整体来说,这些作品立志复兴中华民族壁画艺术,展现出东方壁画的现代精神,并以这种精神鼓舞这个时代。

    材料与技法并重

        壁画艺术具有对材料与技法的高度包容性,本届展览依然保持了这一特点。参展作品创作手法多样,除了绘制型壁画外,还包括利用各种材料采取嵌、雕、刻、锻、铸、蚀、织、光电等多种工艺完成的作品。而其中镶嵌壁画显得格外突出,镶嵌材料既包括玻璃马赛克,也涵盖了天然石材和彩色玻璃,共有17件镶嵌作品入选本届展览。

        获得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铜奖的作品《红星颂》就是由叶武林和史跃军创作的一幅镶嵌作品,陈列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红军广场,反映了福建宁化地区的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活动场景。作品长30米、高6米,使用数十种颜色的天然大理石,用传统镶嵌工艺完成,共刻画了约160余位人物。大理石材料的天然质朴以及手工拼镶形成的拼缝美感,让作品增添了一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厚重质感。由唐晖等人为中山纪念图书馆创作的超大型玻璃马赛克壁画《香山星座》也很引人注目,这幅壁画贯穿图书馆负一层至七层的空间,总高42.6米,宽4.4米,描绘了20世纪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跌宕起伏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弘扬“博爱包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展现时代风貌

        本届展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新一代壁画家面对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已经开始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依托,接受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兴事物,以及由此而来的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壁画作品。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铁站成为壁画家创作的新舞台。本届展览中也涌现出一批为各地地铁站创作的优秀壁画作品。获得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铜奖的作品《钱江潮涌》是艺术家为杭州地铁站创作的一幅抽象形态的壁画。该壁画整体画面借鉴中国传统青绿山水为精神基调,以泼彩的形式组织画面,15000余根八面体的烤漆铝制棱柱以水浪的流动方式排列,12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展现出钱塘江奔腾不息的气魄。由于地铁的人流量大,行人不宜停留太久观看画面,人们常常需要在行进中观赏壁画。这幅作品中高低起伏的铝柱随着不同光线的折射,面对地铁站中行走的观者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令人感受到一种涌动的感觉。作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某种形式依据,但又不被简单的、符号化的艺术图式抹杀想象的灵感,而是以当代艺术家的技艺重新建构出一个充满时代感的画面。

        当然,本届壁画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便是如何处理壁画宏大尺度与展厅限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展览中展现壁画的建筑属性等。但整体说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是全面展示近五年来全国壁画艺术创作的优秀成果,并再创新辉煌的一次整体检阅。展览充分体现出壁画虽然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却又有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壁画的建筑属性,宏大尺度,材料工艺的多样性,与建筑共存的永久性,公益性与时代性等特点,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艺术感染力,也因此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艺术魅力。壁画为拓展公众的审美视野,提高国民的艺术素养和精神境界,美化居民的生存环境,建立城市文化形象都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

        (作者:齐喆,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秘书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