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阳光,是力量,是每个人仅有一次,却无比灿烂的华章。今晚,我们要走进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群体。他们是危机前的屏障,他们是灾难中的希望,他们有个全新的名字,叫作应急管理工作者。”11月4日,“闪亮的名字——2019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举行,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共同评选出8位“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个人和3个集体。
“我叫魏丽萍,是一名安全监察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内容非常庞杂、琐碎,但是核心只有一个——防患未然,目标只有一个——平安无事。”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正处级监察专员魏丽萍说。
在发布仪式现场,魏丽萍以北京地铁为例,讲起她的工作:“北京地铁改造前,每年地铁坠落事故约12起,改造后每年零起。每一个数字的后面都是生命。”
在安全监察的工作岗位上,魏丽萍、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处干部张之崟、山东煤监局鲁东分局副处级监察专员张在贵以及千千万万的安全监察工作者们将自己淬炼成一把丈量风险的标尺,在侥幸面前,坚守原则的红线。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南京支队方家营中队中队长助理丁良浩说:“我当消防员19年,就干两件事,与死神搏斗,为队伍争光!”
“电影《战狼2》大家都看过,其实我们执行的国际任务和吴京的很像,只不过,他面对的是战争而我们面对的是自然灾害。”在发布仪式上,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副主任王念法说。18年前,王念法参加了中国第一个专业救援队。此后,他像一匹战狼驰骋疆场,参与了10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
“与火魔交锋,你总是战在最前沿。与死神擦肩,你目光只投向战场。每一次总攻的号令响起,你的背影不惧、不悔!”这是写给丁良浩、王念法、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的致敬词,更是对坚守消防救援一线的战士们的礼赞。面对灾后废墟、满目疮痍,他们早已把自我割舍,化作尖刀利刃,争分夺秒,为受灾群众撬开生的通道。
“我所在的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守护着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这里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地形复杂,每一次任务我们都要背负近50斤的装备,在4000米的崇山峻岭之间,战火魔、踏火海。”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种救援大队三中队代理排长侯正超说。
“我们中队驻守在故宫博物院内,肩负着守护民族瑰宝的神圣使命。”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天安门支队故宫特勤中队蔡瑞说,“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我始终把‘没有灭火战功’当作第一追求,带领指战员日夜守望巡逻,走遍9046间殿宇宫室,协助制定106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把故宫划分成十大保护区域,反复进行实战演练,为一座座大殿扣上了安全防护的‘金钟罩’。”
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区支队车站中队时刻做好应战准备。“我们平均每周要进行两次负重登楼训练,全身的防护装备加上灭火、破拆等器材,平均负重能超过六七十斤。”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区支队车站中队指导员陈祥康说。一口气登楼20层,一天至少20遍……强度最高的时候,队员们一天里相当于要负重把632米高的上海中心登5遍。
在发布仪式现场,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展示了早期救援队里最重要的设备,一个老式的呼吸器。“1983年到2000年,我背着这样的呼吸器直接指导指挥事故500多起。”肖文儒说,“现在我们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国际上是一流的,我们的救援设备也是最先进的。”
打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信息的准确发布,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开创跑赢地震波的奇迹。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地震预警时间提前了10~20秒。每一秒都是生机,更多的生命可以从废墟中逃离。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敬畏生命,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加避险抗灾和自救互救能力,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在捍卫安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应急管理人依然没有停下坚实的脚步,他们将肩负责任与使命,继续默默守护、勇敢前行。
(本报记者 姚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