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热起来,也要活起来、香起来

    ——来自中小学思政课堂的调查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5日 14版)

    9月17日,河北内丘县实验小学组织开展“浸润本土文化 感受家乡之美”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新华社发

        编者按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近日,教育部、中组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管理,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不断创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今天的中小学思政课堂什么样?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如何细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小学一线思政教师最期待的支持又是什么?本版今日聚焦中小学思政课堂,探讨如何讲好中小学思政课,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整堂课,从一张世界地图开始。

        今天的世界,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中美贸易战、巴以冲突、全球变暖……在老师的启发下,十五六岁的少年们争着回答。这都是他们平时在新闻中经常听到,却并未认真探究的。

        再把关注的目光拉回中国。同样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有何不同?在非洲发展问题上,中国政策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分享、讨论、小组展示,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在深切感受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同时,再在事例、数据中体悟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题思路,学生们的理解和认同从心底被真正激发出来。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一堂政治课。讲授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这堂45分钟的课,年轻的授课教师师文涛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

        近年来,随着对学校思政工作重视程度的持续加大,中小学思政课堂热了起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与不少人记忆中“死记硬背”的政治课相比,一些中小学思政课堂正在发生变化,变得有趣也有料。但与此同时,照本宣科、划重点等方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值得注意和反思。

    ●重思想“痛点”、重生活关切、重参与体验

    中小学思政课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几年前的一次调研,让天津市咸水沽一中政治课教师刘仁鹏“挺受伤”。

        “你学习政治课的动力是什么?”面对“遇到了好老师、这门学科让你更加自信、为了高考”三个选项,98%的学生选择了“C”。

        “为什么学生对政治课没有兴趣?应试学习动机下,如果教学模式陈旧、手段单一,学生们当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和同事们想改变这种状况。

        在全校开设《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时事政治大课堂,在非政治选课班级开展特色课程,加强爱党爱国教育;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加社会实践……几年下来,思政课成了这所重点中学的特色课。

        今天的中小学思政课,应该怎么上?记者调研发现,和师文涛、刘仁鹏的课堂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思政课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它们形式多元,却有着同样的价值指向——重思想“痛点”、重生活关切、重参与体验。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内容庞杂。他们好奇心强,不仅会主动去接触热点、焦点问题,还试图去分析,但常常分析得不够全面,需要我们不回避地正面引导。”东北师大附中政治课教师田雪玲会经常组织学生就国内外时政新闻撰写新闻评论,引导他们在思辨中坚定信念。

        “只有亲身感受,学生才能体悟到理论和实践的力量。”黑龙江省大庆一中政治课教师杨延松特别重视学生的直观体验。最近几堂课,他会压缩知识讲授时间,给学生播放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没想到,在放到国企改革的一集时,很多学生都眼含热泪,对经济体制改革、国企社会责任等很多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个时候,比我讲一百遍的空洞理论都顶用。”

        讲精准扶贫,就给学生发老区买来的橘子;讲秩序、争议,会举出身边扫黑除恶的例子……重庆市南开中学政治课教师王鹿的课堂也是信息量爆棚。“过去的政治课很多是读一读、背一背、记一记。但这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变化了。今天的学生,更希望我们阐释故事背后的背景,更关注叙事方式,甚至关注教师的讲授场景、语言等,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功。”王鹿告诉记者。

    ●专职教师不足、学习动力不足、有效培训不足

    中小学思政课发展严重不均衡

        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着实不易。记者发现,中小学思政示范课大多分布在教学质量较好、教师素质较高的重点中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整体而言,中小学思政课堂依然处于教学生态的弱势,甚至是末端,且在不同学段呈现不同问题。

        在小学阶段,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专职思政课教师,教师专业化程度极低,教育效果很难保障。

        “小学思政课更多关注个人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但实际上涉及价值观教育、历史、地理、心理学、法律等内容,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体系,既能吃透教材,又能设计活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教。”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告诉记者,从这个学期开始,其所在学校小学部才有了第一个思政课专职教师,还是没有编制的聘任老师,“我们有4000多名小学生,200多名兼职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但这种做法只适用于低年级,高年级必须有专职教师才能胜任。”

        广西的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告诉记者,有些小学思政课教师由音体美教师或后勤人员兼任,“甚至还有保安转岗来的”。

        在中学阶段,由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学生学习思政的动力普遍不足,急需解决教师真教、学生真学的问题。

        东北某市的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刘凡(化名)告诉记者,该省目前实行原有的高考文理分科考试模式,理工类学生在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后,就不再学习思政课,文史类考生也是以高考评价为指挥棒,更注重知识的落实而非思政课的课程价值,“为了赶高考进度,大部分高中高一入学就进行文理分科,高一年级思政课就已经沦为鸡肋课,学校、家长、学生仍都不重视”。

        即便是在实行了新高考改革的省份,这样的状况也并没有特别大的改观。“去年我们学校整个年级组选考政治的只有十几个人。不考就不学,不学怎么有效果?”北京某重点中学的政治课教师李东(化名)很是无奈。

        除了上述问题外,不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还反映,很多时候课堂不精彩,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有效培训少、“不知如何教”。

        “思政课特别需要教研、交流,特别是现在正处于新旧教材的过渡期,两版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有很大区别,旧版教材更注重生活中的政治,新版教材更侧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何讲好课程,对所有老师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刘凡告诉记者,他当了快10年高中政治课教师,几乎从没有参加过学科相关的教研活动,只参加过几次高考命题、解析的培训,远远不能满足今天思政课堂的要求,“一些偏远县市的老师就更是这样了,只能靠着一本教材自己摸索”。

    ●循序渐进配教师、教师培训注重理论性、纳入高考必考科目

    中小学思政课堂改革举措应尽快落地

        怎样让精彩的中小学思政课处处开花?严格按要求配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制定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采访中,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让不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为之振奋。

        “确实都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现在具体实施意见还没有出台,这是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如何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细化分解,让文件真正落地。”不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比如小学阶段,当务之急是配齐老师。可一下解决那么多教师编制并不现实,是否可以考虑实行小学低年级段由班主任兼任,并给予一定的激励,高年级段以年级为单位配备专职教师的做法,循序渐进,配齐队伍。”崔建梅表示。

        在教师培训上,杨延松建议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且要更加重视培训的理论性,“邀请新教材课程专家讲学指导,或者有条件的地区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大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可以为在职思政课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

        除了期待文件举措尽快落地外,老师们更大的呼吁,则是把思政课纳入新高考改革必考科目。

        “高中学段因为有升学压力,高考就是导向,只有将思政课纳入高考必考科目,思政课的价值才能有土壤发挥。”杨延松建议,“但在考试评价和课程评价上,可以多元化,做到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而不是刻板地进行知识层面的考核,更侧重于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思政作业。

        (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