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让非遗走进生活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刘平安 通讯员 郑秋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8日 09版)

        本报成都10月17日电(记者周洪双、刘平安 通讯员郑秋)火辣热情的夏威夷草裙舞、雄壮激越的兰州太平鼓、气势恢宏的泸州雨坛彩龙……数十支国内外演出队伍竞相亮相,共同展现世界非遗魅力。10月17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拉开序幕,来自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和5600余名代表将在为期三天的时间内,通过540余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向全球展示非遗保护成就,交流非遗保护经验。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每两年举办一届,是中国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以推动人类非遗保护传承为主题的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非遗节目前已形成了国际论坛、国际大展、国际竞技、国际展演等品牌活动,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积极参与的重要节会。

        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

        本届非遗节紧紧围绕增强非遗节国际性、对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创新思路,策划了非遗节开幕式暨演出、非遗国际论坛、国际非遗博览园主会场活动、分会场及配套活动四大板块活动。除了成都18个主题分会场外,本届非遗节首次将分会场遍布四川全省,各市州结合当地非遗资源特色将开展系列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实践和体验活动。此外,本届非遗节主会场还邀请了20支国际传统艺术表演队伍、44支国内传统艺术表演队伍,每日轮流进行国内外传统艺术表演,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世界非遗魅力。

        非遗节始终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理念,逐渐将全球各地的非遗文化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已成为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重要展示平台。阿尔巴尼亚的木雕、匈牙利的复活彩蛋、丹麦的龙蛋剪纸作品与中国高密剪纸作品在现场同时展出,引得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首次出现在本届非遗节中的非遗动漫沉浸体验展、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非遗创意沙龙等跨界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喜爱。成功将藏羌绣图案应用于星巴克、植村秀等国际品牌包装设计上的四川藏羌绣传承人杨华珍,通过不断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基因,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杨华珍说:“通过扩大展览展示和宣传推广,许多欧美国家的人都知道了我们还有这么好的东西,纷纷慕名而来寻求合作。”

        当天正值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本届非遗节专门举办了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受到了现场观众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该展览以全国“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贫的县(市)所采取的“非遗+扶贫”工作路径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为主,以四川各地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为辅,全面展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非遗力量。

        非遗节现场5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汇聚了全国“非遗+扶贫”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贵州雷山的苗族银饰,湖北大冶的刺绣屏风,甘肃河州的蛋雕艺术,花样繁多的手工艺作品全面展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非遗力量。

        本届非遗节还将非遗基因全面融入旅游,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正式推出10条成都“非遗之旅”旅游线路和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旨在以非遗项目为核心,以旅游线路为依托,以非遗传习所、非遗体验区等为载体,让非遗旅游成为常态化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助力四川文化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