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5日 星期日

    心源性卒中需心脑同治

    作者:张澍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5日 08版)

        【把脉】

        卒中作为重大慢病之一,是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共存,如房颤、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源性卒中已经成为老年人卒中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多学科合作、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医学模式。这对有效降低我国老年人口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机会,非常重要。

        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严重,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经济负担重的特点,是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报告,我国的卒中发病率为约350万/年,卒中患病人数1500多万,卒中死亡率则高达150万/年,还有几乎同样数量的致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比例高达87%。为做好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11年就成立并启动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目前已经在全国成立了200多家以神经科专家团队为主的卒中防治中心,制定了相关的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会议研讨等工作,成果非常显著。

        然而,当前的卒中防治仍然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防治对象主要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卒中,忽视了由房颤等心源性疾病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即心源性卒中的防治。研究表明,心源性卒中在临床缺血性卒中当中的比例,占到30%左右,其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致死率、致残率、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卒中,亟待规范化防控。

        为提升我国心源性卒中的防治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和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2018年正式启动了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项目,旨在联合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降低人群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尽管这一项目得到了学会、医院的大力支持,并已经在多个地区和基地启动,但心脑同治概念及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

        应当看到,很多人对心脏疾病引起的卒中的认识还很不足。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使用目前规范的治疗,可使卒中的发病率下降三分之二。心源性卒中的源头在心脏,心脑血管病同治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临床医疗模式。

        笔者建议,整合资源,多学科合作,合力推进心源性卒中防治及心脑同治工作。在有条件的医院试点建立心脑同治学科和病房,并培养专门人才。

        同时,组织相关学会和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基层地区,开展心源性卒中高危人群的全面筛查项目。房颤患者是心源性卒中防治的关键人群,且卒中的严重程度与房颤的类型显著相关。然而,目前房颤检出率较低,需要推广和普及房颤的筛查手段,如体表心电图记录、植入有创性的心电记录仪等,以提高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诊断率,对心源性卒中进行早期预防,对老人和卒中的高风险患者应作为常规体检和医保的报销范畴。

        此外,鼓励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针对心脑同治康复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促进临床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康复、护理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张澍,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