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人还没说话,哗啦啦,一簸箩红枣就倒在炕上了。
吃吧,咱永和的,甜!
于芳梅,山西永和县马家湾村的农妇。
快手快脚。快人快语。说话像打机关枪,哒哒哒!没逗号。
我是属牛的,今年七十了。
啊,李老师,你属老鼠?你比我大一岁。牛这么大,你这老鼠还站在我前面。
你让我从哪儿说起呢?乱七八糟说,那不成疯子了吗?
我一天两包烟,越忙越想抽。不是啥好烟,三块一包,老爷们儿不认。我擀面能吃,烙饼能吃,核桃带皮咬,牙坚强!
秋天农闲,我就上山去打酸枣。好东西,纯天然,有人上门收。吃过晚饭,我和老头子就去捉蝎子。也是好东西,也是纯天然。这东西白天躲着,晚上才出来。我们头上戴个灯,手里拄个棍儿。灯是专用的,蝎子在灯下能发出金灿灿的光,看见就跑不了。村里去的人可多了。天一黑,阎王碰到贼爷爷,捉蝎子的碰到捉蝎子的。我们老两口不怕蝎子,就怕儿子。儿子一看见我们去捉蝎子就没好脸,你们不去行不?爬高上低的!我说,行,行,不去了!儿子知道我在说谎,我也知道儿子知道我在说谎,可是我还要说谎。他不跟我们住一块儿,一转身,我们又去捉。跟打酸枣一样,一是能增加收入,二是能活动活动。老头子今天赶集就卖蝎子去了。今天能卖400块,说好给我带三条烟。
生活,生活,人生下来就要活动。人不活动要出毛病。我就是个跑命,这里跑,那里跑,让我待着我难受。作为农家,要想日子过得好,必须勤快。
现在,赶上扶贫的好政策,我家办起了农家乐。家有七孔窑洞,拿出四孔接待。当初打窑洞,请不起机械化,是靠人工一镐一锹挖的。我跟老头子搭下手,受的罪不可想象。四孔窑洞就是四间客房,管吃管住。我每天买菜做饭、洗被单、扫院子。农家乐,农家乐,住在农家就要乐。不打扫干净,谁来住?我这儿一年四季不闲,来的年轻人多。他们讲究,我比他们还讲究。
你问这些人来干嘛?嗨,名堂多了!旅游的,画画的,摄影的,还有红色教育的。去年来了好几批,重走东征路。毛主席当年带领红军从永和出发,东征打日本鬼子。如今这帮年轻人来了,穿着红军衣,戴着红军帽,打着红军旗,唱着红军歌!他们一来,马家湾可热闹了,跟过节一样。我家上百人的饭吃了好几回。我买了七张大桌子,连成一大排,支在院坝里。我给他们压饸饹面,拌野菜,还给他们上了黄河大鲤鱼。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雇了村里的几个女人帮工,我也当回老板娘。美!
我土生土长在马家湾。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家里穷,我早早就嫁了人。年纪小,害羞,进了婆家自己把自己的眼睛遮住。婆家也穷,我结婚的窑洞,住人还要放农具,从外到里摆满了,就差摆炕上了。哪儿像我现在呀,七孔大窑洞!不瞒你说,当时连放粮食的家什儿都没有。姑姑来看我,说你家咋连放粮食的都没有?就给了两个小瓮。我大儿子一岁的时候,公公就不在了。他害的是肝癌,治不起。提起老人我伤心啊!他一天福没享,家里连块儿糖都买不起。哪儿像现在呀,商店堆着大白兔奶糖,想吃就买。当时,还是我姑姑给称了一斤,放在公公床前。公公对我说,给我大孙子拿点儿去,让他尝尝!公公临去世想吃口面,家里连一把面都没有,婆婆就跟邻居讨。讨回来了,公公对我说,孩子,咱家就你做的面好吃,你再给我做一回吧!我说好,和了鸭梨那么大一团儿面,擀薄,切细,煮了端给他。他吃了两口就吃不动了,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是好人!你是大儿媳,我去了以后,家里的担子就压在你身上了。你给你妈再找个人,把弟弟们拉扯大。说着说着,手就凉了。
公公去世了。连身寿衣都没钱买。生产队给了四斤棉花,我纺线织布,做了一身寿衣给公公穿上。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花了几十块钱就安葬了。
公公入土了。家里又是婆婆,又是四个弟弟,都掉着鼻涕。没办法,我就给婆婆找了一个老伴儿。找他,就奔他有几瓮粮食去的。婆婆和他成亲那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实实在在吃了一顿饱饭!
后来,国家富强了,几个弟弟也都长大了,日子越过越好。当这位老人去世时,我们花了好几万安葬他,穿的寿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他,这个家咋撑得下去?
一想起过去的日子,我就想哭。比起现在,真是天上地下啊!
过去,我当媳妇的时候,婆婆说啥是啥。现在轮到我当婆婆了,变成媳妇说啥是啥了。比方说,吃剩的东西好好的,儿媳妇就让倒了。我总是偷偷摸摸藏在冰箱里,被她发现了就说,隔夜的东西吃了要生病,快倒了!我心里嘟囔,嘴上不敢说,只好倒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条件好了,要求高了,我也要不断提高。我就跟儿媳妇学,锅洗了头遍,再洗二遍。社会进步了,我也要进步。其实,儿媳妇挺好的。我给她捎一包杏,她把杏吃了,还把核儿捎回来,妈你拿去卖钱。给她捎的小米,放时间长了起了虫,她从不扔,总是给我捎回来,妈你留着喂鸡。她懂得过日子。还说妈你办农家乐,别太累了,干不动就歇歇。我给你和爸买了营养品,回头捎去!瞧瞧!
说起办农家乐,多亏我当初下决心打了几孔窑洞。
当初打窑洞,请不起机械化,只能请人工。打第一孔的时候,全家只有一瓮小麦。打窑洞的是两个外地来的匠人,已是冬天了,他们衣着单薄,连袜子也没有。我把老头子的袜子拿给他们,说穿上吧,总能御点儿寒;又把自己织的老布拿出来,每人做了一条裤子。穿上吧,挡挡风。两个人很感动,说遇到好人家了。
打完第一孔,他们说,再给你家打一孔!我连忙摇头,可不敢,你们打窑洞,我要给你们吃好的,现在家里的麦子都吃完了。他们说,你就把我们当你家的人,你们吃啥,我们就吃啥。过年我们也不回去了,就住在你家打窑洞。说是这么说,但人家是匠人,我咋能让他们跟我们吃粗粮?我总是想办法给他们做点儿好吃的。就这样,他们一洋镐一铁锹地打洞,我和老头子一趟又一趟帮着运土,累得比驴瘦。为啥要打那么多?我生了三个孩子,没窑洞咋行?我受过跟农具一起过的罪,不能让孩子再受。我一口气打了七孔。不算完,还在村头打了两孔,让大儿子住着。他结婚的时候,我又给打了三孔石窑洞。
前两年,乡政府号召有窑洞的办农家乐,靠旅游脱贫致富,我就带头做了。儿子一听,高兴得连声叫妈。我说哎哎,我耳不聋。
我收拾出四孔窑洞,窗明几净,冬暖夏凉。铺地板砖,安下水道,这些基础设施乡政府全包了,又送来茶几、椅子、烧水壶。这都不说,每孔窑洞还配了两套被褥,说这叫骑上马送一程。我说这哪儿是送一程啊,都送家了!村里人一看我的农家乐红火成个甚,也都跟着干起来。幸福不会从天降,好光景要靠双手干出来。
儿子看见我捉蝎子说我,有时候我也顶他,我说卖蝎子的钱不也能买几袋面吗?家里来了这么多旅游的人,五天就要吃一袋,天上能掉下吗?我捉蝎子就有了,就比别人强。要是整天闲着,连泔水也喝不上!我这样一说,他就蔫儿了。去年冬天下来救济款了,我跟他说,咱家不要,我一年光打酸枣就能卖两三千块,啥都有!儿子说,妈,你一心掰八瓣儿,八瓣儿都为公!
儿子的话我爱听。乡里有啥号召,我都积极参加,特别是扶贫项目。国家为老百姓过好日子操心,咱老百姓也应该拧紧螺丝跟上。
比如说养牛吧。为了扶贫,乡政府号召养牛,大儿子就把这个苦活儿认下了,连我老头子也搭上了。父子俩忙得团团转!今天买麦麸,明天买玉米,每天还要添细料。老头子每天早上五点就走了,十点才回来吃早饭。睡午觉都不踏实,下午五点又走了,晚上十点才回来吃晚饭,又把他累成了瘦驴。父子俩总共喂养三十多头牛,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水土不服,容易生病,昨天还请了县兽医院的大夫,又是打针,又是喂药,忙得一团糟!有的牛给它输上最好的青霉素,还治不好。这些家伙从日本来,不懂中国话,咱说啥它不懂,它叫唤咱也不懂,也没人当翻译。它不爱吃喝,就在料里配上健胃散、消食片,也不行!还要把盐水挂在槽上,让它们舔盐。
我说这哪儿是养牛,简直就是养老人嘛!
有人跟我说,进口牛金贵,需要科学喂养。唉,谁知道啥是科学喂养?我们这儿的条件就是这样。看我家那头驴,随便给扔一点儿草,它啥病也不害。不像这些日本牛,难养死了。我看见儿子整天拿着手机,说的都是牛,我心里比他还上火!这要是喂不好,咋跟村里人交代?听说喂好三头才能挣一头的钱。照这样病下去,还想挣钱?赔光了也赔不起啊!就说昨天那头牛吧,吃得好好的,突然哇地叫一声,倒地上就死了,把我老头子吓成了神经病。
牛生病了我都不敢看,一看腿就软得站不起来。我和老头子把医生都请遍了,实在想不出招儿,就请人给牛说了一堂书!
哈哈,给牛说书,你听着新鲜吧?
这说书的在城里住着,传话人把话传给我们。我病急乱投医,掏了三百块,请他来说一堂。这人一来就说,管牛的神可多了,天神神,地神神,中间还有个牛神神。我给牛神神说一堂书,让牛神神保佑你家的牛!他来到牛圈前,摆开架势,手上弹着三弦,脚上还打着板儿,对着牛又弹又唱。真是对牛弹琴啊!他对着牛,天上地下一通说,还要点香、点小灯,摆上贡品烧上纸。他说了一会儿,就扭头冲我们喊,事主给牛神神跪下,磕头!我和老头子赶紧给牛跪下,给牛磕头。说书人又接着说。说了一会儿书,又冲我们喊,事主给牛神神跪下,烧纸!我和老头子又赶紧给牛跪下,给牛烧纸。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小时,又磕头又烧纸,结果屁事也没顶!说起来都丢人。但我尽心了,啥鼓都敲过了。我实在急了,把玉米冲成糊,硬往牛嘴里灌。
这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没过几天,这些牛好啦!
哈哈,李老师,我不识字,说话没准头,咱们就是聊闲话,以前咋穷的,现在咋好的。要说富裕,咱还要往前奔;要说脱贫,我完全达到了。就像县委加书记唱的歌一样,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想不到,他还会自己作词自己唱。他到我家来过几次,跟我一起吃馍馍,问我日子过得咋样?愁钱不?我说,你看我这日子,都在炕上呢,一垛一垛的!我还愁啥钱?直补款,养老金,打酸枣,捉蝎子,这些都是收入,都是钱。我种了那么多杏树,捡下的杏核儿也是钱。一斤能卖两块!还有我家的红枣,你也吃了,甜吧?这还是钱。我拿到旅游区去卖,外带爆米花,一袋十块!这些不是钱是啥?家业就是要靠自己创。马家湾,家家不闲,人人勤快。只要劳动,只要付出,我们的光景总会不断变好,身体也会更硬朗。我记着老辈子常说的一句话,脑筋转一转,银洋拄拐棍儿。
啥意思?只要你动脑筋干,挣的银洋摞起来能当拐棍儿!
(作者:李迪,系中国作协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作家,著有《傍晚敲门的女人》《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