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中国电影,作为时代变迁的镜像记录,高擎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播的旗帜,以丰富的电影语言和多元的中国故事,紧握时代脉搏,在银幕上涌现出不少经典佳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定了创作基调,《桥》《白毛女》《我这一辈子》《林则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渡江侦察记》……各式题材相互映照,以“虽不完备却很鲜明的艺术风格”打磨并浇筑了那个时代的“英雄神话”。尤其是少数民族电影、戏曲电影、动画电影开始受到重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李双双》《女篮五号》《英雄儿女》等影片勾勒了多元类型的发展雏形。
进入充满理想、激情的20世纪80年代,文艺创作思潮涌动,拓开了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对话的新格局。伤痕电影、反思电影与改革电影彰显蓬勃之姿,文学改编为电影拓开市场新通途,围绕电影本体的理论争鸣此起彼伏,中西电影文化思潮交织碰撞,以现代化为主调的电影语言和情感表现再现新气象。既有《小花》《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城南旧事》《红衣少女》等秉承诗意传统和理想情怀,围绕人性、人情、人的觉醒等主题,关注改革浪潮下的个体命运变迁;也有《黄土地》《红高粱》等具有想象力的真诚之作,以革新的影像造型包裹民族寓言、寻根意识浩荡而至;还有《神秘的大佛》《喜盈门》《少林寺》等娱乐片,为类型电影展开有益的市场探索。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借力于政策利好、技术革新、资本助力等因素,在汲取世界优秀电影丰富经验和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大刀阔斧的产业改革激活行业潜力。其中,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商业电影的主流化、艺术电影的市场化,成为国产电影的显在趋势。近几年,伴随各种力量的激烈博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渐成主势:电影全产业链条实现垂直整合,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电影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高速发展释放无限活力,票房成绩屡破纪录;新老影人薪火相传,电影新力量崛起,多元类型得以持续创新和拓展,现象级影片携来对产业新常态的期待;电影观众逐渐成熟,观影诉求和审美趣味的提升为市场带来良性循环的契机;电影技术日新月异,重工业电影、新主流大片开始探路中国电影工业化;电影的国际化传播突破重重困境,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可以说,中国电影创作的黄金时代正在拉开帷幕。
百舸争流,还看今朝,《战狼》系列电影、《红海行动》《智取威虎山》等主流大片带动高水准大片崛起。今年的贺岁档《流浪地球》为我国科幻电影带来扬帆远航的希望,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爆棚,跃居中国影史票房亚军,为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注入强心剂。同时,也有《古田军号》《烈火英雄》等主旋律电影深入人心……尽管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征途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疑惑和困境,但中国影人仍需携手比肩,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既要传递梦想,也要为民代言,创作出更多精耕细作的高品质电影,筑梦中国电影新时代。
(作者:饶曙光,系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