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收录了由侵华日军记录的在中国多地实施毒气作战的资料集《迫击第五大队毒气战相关资料》8月底在东京出版发行。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份由侵华日军自己记录的在中国多地使用毒气作战的战斗报告公文资料集。这本资料集不仅包含了侵华日军毒气部队——迫击第五大队自己记录的1938至1939年间在中国多地使用毒气进行作战的战斗报告的影印版,还包含了下达使用致死性极高的糜烂性毒气命令的军事公文及对日军士兵进行毒气战教育培训的相关资料等。
2019年7月7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2周年纪念日这天,日本共同社刊发一则题为《研究学者发现首份由旧日本陆军记录的毒气部队的战斗详报》的消息。该消息称,日本历史研究专家松野诚也得到了由侵华日军迫击第五大队记录的在中国战场使用毒气作战的一手资料。该资料不仅记录了1939年7月日军毒气部队“迫击第五大队”在中国山西省东部山岳地区作战时向中国军队发射毒气弹的种类、数量,还附有下达使用毒气弹命令的副本,并在文末评价了毒气弹的实际使用效果等。
消息还称,这是首次发现日军毒气部队自己记录的在中国战场使用糜烂性毒气弹等相关信息的文件,文章还附有迫击第五大队《战斗详报第十八号》资料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昭和十四年(1939年)7月5日至7月28日,日军毒气部队迫击第五大队共向中国军队发射231枚“红弹”,以及48枚“黄弹”。为了严格保密,侵华日军将装有可令皮肤及黏膜发生溃烂的糜烂性毒气的弹药称为“黄弹”,将可强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喷嚏弹”称为“红弹”,将装有剧毒氰化氢的弹药称为“茶弹”,将催泪弹称为“绿弹”。
日本地方媒体很快对这则新闻给予了关注。7月8日,日本《东京新闻》《京都新闻》《山口新闻》等报纸均刊载了共同社的这篇稿件,很多报纸还将此稿放在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东京新闻》还在消息中增加了历史背景信息,称日本曾在广岛的大久野岛设立毒气生产基地,将毒气运到福冈县后灌装入炮弹,再运往中国战场。
松野诚也长期从事日本近现代史、军事史研究,对日本侵华战争,特别是日军生化武器兵器、生化武器战有着深厚的研究,曾出版多本相关书籍。他在资料集中说:“有关日军毒气部队第五迫击大队在中国进行毒气战的史实在80年后的今天终于弄清楚了,但这并不是日军毒气战的整体全貌,我们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史实有待更深入的挖掘。”
在整套资料集中,松野诚也认为学术价值最高的是1939年7月迫击第五大队在中国山西省东部山岳进行作战的《晋东作战战斗详报》。这期《战斗详报》记录了日军迫击第五大队首次使用糜烂性毒气弹进行作战的情形——向中国军队发射231枚喷嚏型毒气弹和48枚糜烂剂毒气弹,并评价糜烂剂毒气弹“效果非常好”。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更多相关研究信息,松野诚也把对《晋东作战战斗详报》的分析结果以论文的方式发表在了日本月刊杂志《世界》第8期。
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山田朗评价该资料集时说,这是展现日军在毒气战中使用糜烂性毒气的决定性史实资料,对推动整个日军侵华战争历史的研究都极为珍贵、重要。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石田隆至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尽管早已发现了制造毒气、使用毒气的命令的历史资料,但一些日本右翼以没发现使用毒气的相关历史资料为由,试图全盘否认侵略战争历史。此次松野诚也发现的一手资料是侵华日军所写的作战报告,粉碎了日本右翼势力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诡辩,是日本“制造毒气弹—下达毒气弹使用命令—战场使用—被害”这一完整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
不二出版社位于东京都文京区背街的一栋小旧楼里,就是这样一家只有6个员工的不起眼的出版社,为揭露日本侵华历史真相,还原历史全貌出版了大量相关资料。在当前日本经济不景气、市场对纸质出版物需求减少的大背景下,这家本就规模不大的出版社经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版社员工表示,“经营虽艰难,但我们所有员工都坚信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不让历史风化,还原历史真相,希望让更多人知晓那段历史,避免悲剧重演。”
加上此次出版的《迫击第五大队毒气战相关资料》,不二出版社共出版了31册《十五年战争绝密资料集》和111册《十五年战争绝密资料集》(增补卷),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原始史料,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日本侵华史实,让很多被刻意销毁、掩盖的真相重见天日。
(本报东京9月3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