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

    陈曙光:中国有理由自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30日 10版)

        【专家观点】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爱国包含一种自信,不自我矮化、不自我贬低,而是自美其美也美人之美。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国是少数几个具有确定性的国家,中国人民充满中国自信。中国自信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话题。

    中国自信的历史逻辑

        中国自信包括对历史中国、现实中国和未来中国的自信,更侧重于当下和未来。中国自信“不是做成的,而是长成的”,新中国自诞生以来,就始终走在赶考的路上,在发展和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自信的历史逻辑。

        首先,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山河破碎,面临内忧外患。一百多年,中国人苦苦追寻救亡图存之路。直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才开启了重塑民族自信、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

        其次,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不了解跪着的屈辱,就不可能了解站立的意义。曾经,中国人被列强欺辱的原因只有一个:敌强我弱。不仅是国力弱、军力弱、装备弱,更是精神弱、意志弱、心理弱、斗志弱。直到中国共产党出场,才有了根本扭转,中国人民挺直脊梁站立于世界的东方,西方颐指气使的日子从此终结。

        再次,中国面貌实现了由废到兴的历史性飞跃。旧中国,百废待兴,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连日用品都依赖国外进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凤凰涅槃,发展成就惊艳世界: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从进口“洋字号”到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等。这些都是中国自信的底气。

    中国自信的世界视野

        中国这个具有超长文明史、超大国土面积、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并为世界不断提供“中国方案”。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相比于轮流坐庄的西方政治模式,中国的政党制度在社会整合能力、战略规划定力、决策执行效率、选贤任能制度、自我净化机制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保持大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第二,中国共产党能够扛起“救亡图存(革命)”和“民族复兴(建设)”两大历史重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难以比肩的。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时空压缩”的双重考验下,以更短的时间、较小的代价,实现了中国崛起。“时空压缩”包括两方面,一是“时间压缩”,即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甚至几百年的路。西方的发展问题是历时性出场、逐一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共时性在场、同步解决。二是“空间压缩”,即昔日大国通过殖民扩张来支撑自己的崛起,但中国立足于自己的国土来谋划。党的领导正是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密码。

    中国自信的辩证智慧

        现在,有少数人缺乏自信,总觉得西方这也好、那也好,中国“百事不如人”。诚然,我们国家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是看待问题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否则就会陷入在方法上错误,在实践上危险的境地。

        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讲两句话”,反对任何一种片面性。新中国的整个历史,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这“两面”都要看到。同时,这“两面”又是有主次、有轻重的,其中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非主要的。要肯定中国发展取得的成绩,勇敢地直面问题,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认发展成就,失去自信。

        要从本质的高度看问题。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蚊子也会进来。中国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一些消极的东西会随风而入,但开放的中国并没有丢失自我、异化变质。

        要从历史的趋势看问题。历史总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奔向理想的彼岸。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净化得到解决。中国已经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必将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进步前行,这是当代中国的大趋势、历史进化的大逻辑。

        (光明网记者 李澍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