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之基

    作者:萧放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7日 10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的重要谈话,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六大后,尤其是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至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体现着我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当下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并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建设资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要感知领会我们巨大而光彩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有两大部分,一是文字文献传承的经典传统,我们在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更新的理解赋予其现代意义。总书记提出为人类谋大同,《礼记》里就有这样的理念,这一理念持续到当下日常生活中。此类重要的传统理念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之一。二是民族民间文化传统,这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都是活态文化。就像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的内蒙古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以及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存在于广大人民心中基础性的文化,也是深厚、博大、充满力量的文化。这两者实际上就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两大支柱。在这两大基础之上,中国人传承着中华文化理念和文化优良传统,这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具有世界性意义。

        第二,要重视文化理念传承的现代意义。包容开放、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没有中断,但是不中断不等于不变化。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吸收和吞吐能力,吸纳了很多外来文化,让自身不断壮大、传承发展。总书记在敦煌讲包容开放、和而不同,揭示了敦煌文化的宝贵特质。这种文化精神与博大胸怀,在当下特殊时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守正开新、刚健坚韧是又一个值得传承的重要理念。坚守人间正道、开辟未来新路,保持坚韧的文化品格,这是中华民族的可贵传统。同时,如司马迁所说:“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要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变化,以达到更积极的效果。

        (作者:萧放,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