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宝库,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是民族民间艺术千年延续的文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考察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亲临基层关心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并作出重要部署,从老百姓的生活和群众文化出发,阐释其中蕴涵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深感振奋、深受感动。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直是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文化是民族认同和凝聚的动力,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文化工作的部署,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我们要礼敬、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工作中尊重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强调“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是对文化自信中“自我”与“他者”辩证关系的深刻阐释——文化自信不仅要有坚守、有特色、有传承,还要能包容、会借鉴、善吸收。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关于文化的重要阐释和部署,都是在考察基层社区和文物保护与研究一线的过程中提出的,是在与社区居民、基层文艺工作者、大学师生和文物研究专家学者座谈交流的过程中作出的,是着眼社区建设、群众生活、大学教育、学术研究的实际部署的,并以亲身实践和理论指导我们——文化自信根在民间、在人民群众生活中。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要深入学习体会,并在实际工作中扎扎实实贯彻好、落实好、践行好。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由中国文联组织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开始实施,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已列入国家课题,两大工程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智慧、传播中国精神,旨在为生活存录、为劳动者立传、为匠心文脉的创造者立档存志。两大工程成果的出版,将有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传承与国际传播力。
(作者:潘鲁生,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