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时代楷模】
2009年3月,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医生万少华,与12名同事组成“万少华团队”,为日军细菌战中受害的“烂脚病”患者开展救助。
10年过去,他们依然坚守。为了那些老人的健康和尊严,他们,用大爱抚慰战争创伤,践行医务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沉重的历史不曾远去
万少华清楚地记得,2009年,他第一次开始详细了解细菌战受害老人“烂脚病”史。
那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选女士等志愿者到衢州进行日军侵华细菌战受害老人情况调查,并为救助这些“烂脚病”患者奔走呼吁,引起各界高度重视。随即,浙江省民政厅在衢州开展救治试点工作,柯城区人民医院领受重任。
时任柯城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的万少华,和郑新华、毛晓伟、戴云刚、余志斌、柴腾蛟、占倩颖、祝黎昕、韩继红、徐丽芳、徐宏景、叶圣忠等12名医护人员组建“万少华团队”,开始了救助行动。
万少华团队开始走近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他们多次来到位于柯城区罗汉井5号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这里的一石一木、一图一文,向人们默默诉说着深重的战争创伤。
在万少华团队之前,衢州的三位老人为细菌战受害者付出了毕生心血:原衢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邱明轩、原衢州市体委副主任杨大方、原衢州市水泥厂党委书记吴世根,正是他们多方搜集史料、奔走呼号,建起了衢州细菌战展览馆。
早在1990年冬天,邱明轩在编写《衢州市卫生志》时发现,1940年到1946年这6年时间中,衢州地区人口骤减,这让长期研究细菌战历史的邱明轩心生疑虑,经过进一步考证,果然与日寇在衢州实施细菌战有关。
1940年,邱明轩年仅9岁,战争与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的少年时代。多年后,在他主编的《莫忘历史——抗日战争在衢州》一书中记下了这罪恶的一幕。
1940年10月4日,时任731部队长、少将的石井四郎下达命令:“令731部队按计划派飞机一架,携带鼠疫菌(带菌跳蚤)、霍乱干燥菌对衢县进行攻击。”上午9时许,一架日机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入侵衢县城区上空,旋转一圈后,便快速俯冲下降至200~300米低空,沿着城西的西安门、下营街、水亭街、上营街、县西街、美俗坊等一带居民区撒下大批麦粒、黄豆、粟米、麦麸、碎布片、棉花、白色粉末、跳蚤、小纸包及宣传单等。日军飞机往返撒播两次后,于9时30分左右从原方向飞离衢县。此后,衢城爆发大面积鼠疫。
幼年苦难的记忆,让邱明轩立志行医济世,并致力于研究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历史,积累了细菌战文字资料100多万字,编著《罪证——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实》《菌战与隐患》等专著。
2001年1月24日,邱明轩随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原告团团长王选,参加中国民间对日细菌战诉讼一审第19次开庭,他以流行病学专家的身份,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出庭作证,首次披露了触目惊心的事实:1940年至1944年间,侵华日军曾三次在衢州实施大规模细菌战武器攻击,造成衢州连续8年发生传染病大流行,累计发病30多万人,有名有姓的死难人数高达51407人。邱明轩的举证,使尘封的细菌战真相终于昭然天下。
杨大方8岁那年,日军细菌战在衢州城蔓延,他的父亲杨惠风染上鼠疫,一周后去世。杨大方和母亲被送到城外衢江的木船上隔离,半月后返回家中,家园已被日寇烧成废墟。祖母含恨而逝,逃到乡下的叔叔也因鼠疫而亡。杨大方跟随王选,四次赴日本参加细菌战诉讼,勇敢地站在东京的法庭上。
吴世根的父亲死于侵华日军刺刀下,他的弟弟妹妹也被惨绝人寰的细菌战夺去宝贵的生命。他退休后长期从事细菌战受害者调查和对日索赔活动。早从2001年开始,他和邱明轩、杨大方一起筹建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历时五年,2005年清明节,展览馆终于正式开馆,不少展板都是由老人手工制作而成。2015年,衢州细菌战展览馆跻身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
时至今日,三位老人都已驾鹤西去。但王选、邱明轩、杨大方、吴世根等老人的正义行为,给万少华和他的团队以心灵的震撼和深刻的影响。就这样,万少华团队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用大爱抚平创伤
山路弯弯,满目青葱。有一群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常年穿行在衢州市柯城区偏僻的山村。
万少华和队员们进村入户,筛查与日军细菌战相关的受害者。由细菌战引发的鼠疫爆发流行,使很多人患上了“烂脚病”,双脚溃疡,肿痛流脓,几十年久治不愈,痛不欲生,而今,这些受害者大都已是风烛残年。万少华团队确定了39名“烂脚病”患者作为救治对象。此后,他们利用双休日下乡,开着私家车进村入户,上门救治烂脚病人,十年不曾间断。
沟溪乡碗东村的巫双良、巫福建是堂兄弟,从小一起长大,都是一辈子烂脚,是对苦大仇深的“难兄难弟”。他们的脚长年肿胀着,黑乎乎的,脓水流下来,恶臭难闻,周围人避之不及。
巫双良终生未娶,战争的阴影、疾病的痛苦使他孤僻易怒。2009年的一天,万少华他们第一次上门就遭遇了尴尬。住在村敬老院的巫双良看到万少华他们,拉着脸,闭着眼睛发火:“天下会有这么好的事?城里来的骗子我见得多了!”他拿起桌子上的篾簟甩向万少华。
万般劝解,巫双良这才将信将疑地把那臭不可闻的烂脚伸了出来。
万少华给巫双良清洗创面,又细语安慰,巫双良终于放下戒备心理,脸上挤出了第一缕笑容。
以后,万少华每月都会来给巫双良免费治疗,特别是大热天,臭味熏天,但万医生和护士们毫无嫌色,蹲下身子仔细清洗伤口。巫双良的伤口慢慢愈合。以前总钻在家里的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大模大样地出门,跟大家聊天,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万少华和他的团队风里来,雨里去,为巫双良服务了整整8个年头,直到巫双良去世。
万少华在调查中曾了解到一件痛心往事:老人杨春莲于1942年秋天感染炭疽,烂脚60余年未愈,2003年春节前,老人因不堪病痛折磨而选择结束了生命。活着,饱受煎熬;逝去,死不瞑目。这就是细菌战受害者的生存境况,万少华被深深地触动了。万少华想,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帮助老人疗伤,即使无法治愈,也要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这不仅仅是治疗老人们肉体上的病痛,也是在抚慰他们精神上的创伤;不仅仅是在做一件好事,更是在抚慰一段不能忘却的民族伤痛。
航埠镇姚家村90多岁的姚贵土老人,经过万少华团队多年的护理治疗,伤口逐渐好转,和医护团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7年,姚贵土去世,万少华团队驱车赶到村里为老人送葬,村民们和姚贵土一家深受感动。
青春激扬的万少华团队
万少华团队里有很多80后、90后。他们参加工作后忙得连轴转,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思考、感悟今天的幸福。加入团队后,他们变得成熟起来。这些年轻人,在奉献和磨砺中成长;在救助和护理中觉醒;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出生于1993年的祝黎昕看起来有些腼腆。2014年毕业后,她成为柯城区人民医院的护士。2014年8月1日,祝黎昕正在清洗医疗器械,护士长李芳芳拽住她,问:“今天万医生要去为烂脚病患者治疗,你要不要跟去学习学习?”
祝黎昕一阵惊喜,连声答应。她在学校读书时就听说过“万少华团队”的事迹,深为敬佩。
一行人开着私家车,在蜿蜒山路上朝大山深处行驶。万医生告诉她:“我们要去治疗的这位老人,十岁时和大人一起下田干农活,被日本人空投下来的细菌弹感染,得了烂脚病,平时躲在这小房子里,不怎么出来见人。”
祝黎昕的心情登时沉重起来。跟着万少华和李芳芳在村里拐来拐去,他们终于来到一幢低矮的老房子前。刚走到房子拐角处,一股腐臭怪味袭来,祝黎昕以为这是屋边的垃圾堆飘出来的味道,没想到,他们一步步走近房子,腐臭味却越来越浓。祝黎昕忍着臭气走进房子,这才看清,在一个黑乎乎的角落里,瘦小干巴的崔菊英老奶奶正蜷缩在一张竹椅子上。
老奶奶见到万医生时,浑浊的眼睛居然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露出微笑,紧紧抓住万医生的手。
“来,我扶您到亮一点的地方。”万医生慢慢地把老奶奶扶到门边在亮堂的地方坐下,蹲在老人身边。当万医生帮老人一层层解开腿上那些纱布时,恶臭扑面而来。
祝黎昕再一次震惊了。老人的腿一部分地方已经是煤黑色,小腿上巴掌大的伤口,皮肤已经烂没了,新长出的肉和溃烂的肉模糊地连接在一起,到处是猩红的斑点和脓液凝结的斑块。这比她在手术室里见过的任何伤口都更可怕!
其实,在这之前,崔菊英的整条小腿几乎都快烂掉了,甚至露出了骨头。经过万少华团队的治疗,创面得到有效控制,老人的心情也轻松开朗了许多。
万医生一边帮老奶奶清洗创面、上药、包扎,一边笑着对老人说:“这次伤口有些渗出,以后要是严重了,您可以叫您侄儿打个电话给我们,我们就过来。”
万医生一直蹲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给老奶奶清洗伤口、换药、包扎,白大褂早已被汗水浸湿,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流。
那一刻,祝黎昕深受感动,也为自己的脆弱而羞愧。
整整一天,她跟着万医生和护士长,驾车从这个山头开到另一个山头,从这个村转到另一个村,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到城里。由于山路颠簸,天气闷热,她回到家难受得连饭都吃不下,还发起了高烧,反反复复持续了一个星期。
护士长打趣:“小黎昕八成是被‘烂脚病’吓倒了。”
万医生故意说:“你这么娇嫩,我再也不敢带你去了。”
祝黎昕却坚定地说:“我请求正式加入这个团队!”
从那以后,祝黎昕开始认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学习烂脚病的有关知识。她知道,是70多年前那些泯灭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发动了细菌战,害死了衢州很多老百姓,也让这些善良无辜的老人,承受了一辈子的痛苦。
这位从没有遇到过什么坎坷的90后女孩,第一次认真思考: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应该为这些老人做些什么?
就这样,她一次又一次地跟随团队,踏上征程。祝黎昕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并获得了“浙江最美90后”等荣誉。2018年6月,她被推选为第十八届共青团中央代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她也许永远无法感受到这种苦难与美好的强烈反差,也许不知多久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正义和仁爱。
2016年5月2日晚上,柯城区沟溪乡余西村文化礼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余志斌、姜好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余志斌、姜好都是柯城区人民医院万少华‘细菌战受害者’救助团队成员,一起去救治烂脚病人,很不容易。”当司仪这样介绍的时候,宾客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柯城区人民医院院长亲自为这对新人证婚,万少华团队的队员们一起见证了他们的幸福时刻。
2018年暑期,我去柯城医院采访,正赶上余志斌、姜好这对小夫妻到乡下出诊。
汽车沿着弯弯的山路朝九华乡坞口村开去,一路上绿水青山,风光旖旎。这次要去治疗的老人叫魏洪福,他们已经为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整整服务了十年。
汽车在老人家隔河对面的空旷地停下后,我们沿着小溪步行了一段,穿过石拱桥,再沿石阶走到山坡上的农舍。最先迎出来的是摇头摆尾的黑狗,老人魏洪福也早已等在门口。
姜好最初来老人家时,小黑狗狂吠不止,把姜好吓得一愣一愣的,而现在,小黑狗俨然已经把他们当作好朋友,友好地在姜好身边来回走动。十年间的救助治疗,让万少华团队和老人结下了深厚友谊。魏洪福干脆把医疗卡都放在万少华团队那里,每逢有个头疼脑热,直接给他们打电话,第二天队员们就把药给捎了过来。
治疗结束,魏洪福老人颤颤巍巍地从椅子上站起,送我们到路口,小黑狗早早蹿到河对面的汽车旁,在那里吐着舌头,摇着尾巴。
冬去春来,寒暑更替。10年来,万少华团队为细菌战受害老人上门换药2000余人次,发放药品、电话随访2200余人次,回收销毁医疗垃圾1100余公斤,团队行程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团队队员从最初的12名发展到77人,平均年龄31岁。以万少华命名的衢州志愿者医护团队已经达到700多人,“万少华团队”精神,正在更为广阔的大地上传承、接力和弘扬。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万少华“时代楷模”光荣称号。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善恶之战。十年前确定的39位“烂脚病”患者,如今已经有20多位去世。最让万少华揪心的是,每年都有细菌战受害老人离他远去。那些他们曾经朝夕相处救治过的老人们的身影总是在他的脑际浮现,而每次给他们换药都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都可能是一次不期的诀别。万少华他们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他们总想为受害老人们多一次治疗,多送去一份温暖,让老人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他们在和死神作战,哪怕这些老人只剩下最后一位,他们都将坚守。
(作者:李英,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