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7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天津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耕耘天津史 感悟新时代

    作者:罗澍伟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6日 07版)

        【名家看天津】

        60年前,我来到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天津,很快,就被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所吸引。

        它,既靠河又近海,坐落在朔风呼啸的北国,却带有江南水乡的柔媚气质;它,既传统又现代,不乏东方的古典韵味,又到处可见舶来的人文景观;它,古老而又年轻,虽从远古社会走来,却在近百年间率先进入现代化的车道。

        60年来,我一直在学习、研究和关注天津,关注天津的历史,关注天津的发展。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百年天津,历经风雨,70年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1962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天津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天津史研究。当时所里编辑的《天津历史资料》,对天津的传统文化、历史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整理,这些为我深入开展天津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研究所的办公地点位于马场道128号,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办公楼倒塌,只能在院子里的临建棚开展研究工作。1979年天津社会科学院成立后,历史研究所整建制并入,我也就成为社科院的一名研究人员。

        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关注和研究天津史。每每行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无时不在感受着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亲见和亲历了天津的巨大变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天津传递,我作为火炬实况转播的特邀嘉宾主持了解说工作,火炬每传递到一个地点,电视画面就一个个切换过来,我由衷地为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感到自豪。狭窄的胡同变成了宽阔的马路,“三级跳坑”的住房改造成了高大上的小区,破旧不堪的海河两岸整修成了流光四溢的海河夜景,这些无不显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天津大地的生动实践。

        2014年,反映天津五大道历史和现实的纪录片《五大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作为历史顾问,我全程参与了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又一次近距离接触和拥抱了天津。虽然五大道的建设是旧时屈辱和痛苦的象征,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再看五大道,却能深切地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时光流转、岁月洗礼,不可否认,在这座由多种文明镶嵌而成的城市里,时代赋予天津一种永恒的沧桑:在近代中国,天津扮演的是一种深沉而厚重的角色。但近代天津之所以能够涌现出一批像严复、梁启超这样具有批判和反省精神的先进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开中国风气之先河,绝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是天津人民发扬积极向上、不屈服精神的必然!

        耕耘天津史60年,在血与火的字里行间中,我深深体会到国家强起来的必要,虽然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作为毕生“做史”之人,仍然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民族感,仍然对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关注良多。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现在我们所处的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真正振兴起来,已不再是遥远的梦了。

        (作者:罗澍伟,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