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8日 星期日

    遗珠终会被珍藏——蒲甘文化地区申遗成功

    作者:本报记者 鹿铖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8日 08版)

        图为俯瞰蒲甘众多佛塔及伊洛瓦底江。鹿铖摄/光明图片

        近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缅甸蒲甘文化地区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汉林、贝德诺、达耶其达亚三座古城后缅甸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7月下旬,缅甸政府在首都内比都举行庆功会,为参与蒲甘申遗工作人员颁奖。

        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吴温敏、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第一副总统吴敏瑞、第二副总统亨利般班提育、联邦议会议长吴迪昆妙、联邦大法官吞吞乌等国家政要尽皆出席。昂山素季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在蒲甘申遗问题上向缅甸提供的帮助。

    漫长申遗之路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平原,坐落在贯穿缅甸南北的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被称为“缅甸的心脏”。公元11世纪,缅族征服了周边少数民族,在蒲甘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暨蒲甘王朝。蒲甘建塔规模堪称缅甸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集缅甸艺术之大成,迄今依然保持缅甸宗教圣殿的地位。蒲甘文化地区经过漫长岁月洗礼,至今仍保留着3000余座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是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古城之一。数千佛塔形式不同、颜色各异、高低不一,但都精雕细刻、独具匠心,在国际上享有“万塔之城”的盛誉。

        缅甸申遗工程历时漫长、过程艰辛。1995年,缅甸蒲甘和老挝琅勃拉邦同时申遗,但由于对古迹保护不利,蒲甘申遗失败,琅勃拉邦则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方面,缅甸地区多发自然灾害,地震及洪水频发,灾害过后众多佛塔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75年7月的大地震,致使蒲甘地区百分之八十的佛塔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另一方面,蒲甘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但旅游管理较不成熟,尚未对佛塔加以保护,曾长期允许游客随意攀爬佛塔,对佛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外,由于缺乏修葺管理,每逢灾后,缅甸民众多通过集资手段或自行动手直接进行佛塔修复。作为佛教国家的缅甸不乏虔诚的民众,但由于工程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善举难以做到“修旧如旧”。

        2011年后,缅甸政府越来越重视保护蒲甘古城的长期规划和维护管理工作,与中国、印度等国联合修复了很多在地震中受损的佛塔、寺庙,积极参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通过总结上次蒲甘申遗失败的教训,缅甸政府决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进行合理的古塔修缮,并加强旅游管理,为这片古老的历史文化区域争得它应有的名誉,相关政府部门于2014年再次准备蒲甘地区的申遗工作。

        蒲甘申遗工作组由缅甸宗教与文化部、曼德勒省政府和马圭省政府、缅甸国内外专家、蒲甘文化热爱者及各相关协会等共同组成,工作组按照蒲甘地区仍存在的或已消失的文化、建筑设计、地方文化风俗、信仰、观点、文学等标准,举行研讨会、管理会议,收集地理信息系统和研究数据。缅甸政府还向国际社会申请援助,邀请国际专家入缅共同参与修缮佛塔工作。同时,加强旅游业的管理,一方面彻底禁止古城蒲甘区域内所有佛塔的攀登观览项目,另一方面加强对蒲甘地区酒店规范监督,由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曼德勒省邦共同落实规范批准。

        2018年,缅甸政府还在缅甸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心中的蒲甘”的主题摄影图片展,展出图片200余幅,并在现场讲解相关文化故事,推动蒲甘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引导民众能发自内心地去珍惜蒲甘、保护蒲甘。

    中国专业技术大力襄助

        蒲甘作为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以及著名旅游胜地,其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也是外籍游客赴缅旅游最感兴趣的景点之一。2019年以来,中国赴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40%,而蒲甘也成为中国游客的首选景点。在缅甸从事旅行业工作的缅籍华人阿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蒲甘每年能够吸引约30万游客到访,随着蒲甘文化地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不断提升,其在今年有望吸引更多游客,为旅游行业带来大量商机,进而带动整个缅甸旅游领域的发展。

        2016年8月,正值缅甸政府筹备蒲甘申遗工作期间,蒲甘地区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及余震先后致使397座佛塔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佛塔甚至直接倒塌。为响应缅甸政府的请求,各国文物修缮专家纷纷入缅进行考察研究,并拟定修缮对策。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向缅甸政府进行了捐赠,用于支持佛塔的紧急抢修工作。中国国家文物局也调集国内优秀的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缅甸蒲甘佛塔震后修复工作联合专家工作组,携带相关专业设备,前往缅甸协助进行佛塔修缮事宜。

        2017年5月,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缅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开展蒲甘古迹震后修复和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9月,中国援助缅甸修复蒲甘他冰瑜佛塔换文签字仪式在蒲甘他冰瑜佛塔现场举行,随后中国文物专家正式进驻蒲甘,同缅方专家一道对他冰瑜佛塔进行全面修复。

        2019年年初,由中国主推的澜湄国家文化遗址管理培训班在缅甸蒲甘开班,来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文化遗址保护专家在此交流文化遗址保护经验与管理办法,对进一步加强缅甸文化遗址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蒲甘申遗前夕,来自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等数家文保单位的专家一行21人抵达缅甸,随即在蒲甘开始为他冰瑜佛塔进行抢险应急支护,4至5月的蒲甘正值旱季,是一年气温最炎热的时节,中方专家在烈日下奋战,对佛塔中层及以上部分进行紧急防水和支护,以防止佛塔在6月份到来的雨季中受到二次破坏。

        缅甸宗教与文化部部长吴昂哥在相关活动中曾表示,2016年地震后,蒲甘多座佛塔受损,他冰瑜佛塔就是其中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一座佛塔,该佛塔是蒲甘地区最为著名的佛塔之一。“中缅两国有着相近的文化,中国有佛牙舍利的灵光寺,也是受到佛教文化影响的国家,能够在佛塔的修复方面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帮助。中方专家组多次到蒲甘实地考察佛塔受损情况。两国专家共同联合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感谢中方提供的支持。”

        中缅合作开展蒲甘佛塔修复工作,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在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修复后的他冰瑜佛塔将成为中缅友好的新象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缅甸政府与中方等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缅甸的“万塔之城”在历经千年风雨后,终于被正名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再是“世遗”的遗珠。

        (本报仰光7月27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鹿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