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研讨会日前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与会专家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食育、为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科普出谋划策。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副司长梁钢指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和资源共享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食品安全信息的触及层次还不够深,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动;二是食品安全信息资源标准不够统一,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融合还存在难度。希望社会各界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方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积极构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刘昊宇认为,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渴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食育与科普的四个关键点。即“有人”——首先是专业的人,以科普的语言表达专业的话;“有势”——将和平时期的科普和危机结合起来;“有声”——要有话语权,就要形成科技界的同盟军,媒体要传递科学正能量;“有为”——要将食育、科普工作落到实处,让消费者受益。
食品行业要怎么去做科普才有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云无心认为,第一,言必有据。这个依据从哪儿来?一是国家标准;二是权威机构指南;三是高等级学术论文。第二,在解读自身相关研究时一定要克制。如果把一个科研成果进行了夸张解读,行业专家人士则会把你作为一个辟谣“靶子”,科普效果或适得其反。
日本横浜合味道纪念馆馆长、原日本方便食品工业协会食育推进委员会委员长筒井之隆就日本食育经验进行了分享。筒井之隆谈到,200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食育基本法,让公众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此外,在行业方面,企业以开设博物馆的形式向大人传播食品安全知识。
(作者: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