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笔谈】
2014年再启征程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见证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筑绿色梦想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如今,放眼大江南北,退耕还林还草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内蒙古多伦县变成青草绿树的美丽画卷,让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两岸的森林得以修复,给三峡工程大坝库区建起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为西南部裸露的石漠化地区披上了绿衣裳……在华夏大地生态环境显著好转的背后,是一场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观的深刻变革。
退耕前,盲目的毁林开垦和陡坡地、沙化地耕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得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困境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牺牲生态换生存,其结果是连生存也保不住——这就是违背自然法则的恶果。此时,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退耕还林还草通过这些“退”和“还”的方式,将人类欠下的生态账补偿给自然,将“舍得”这一古老的中国智慧巧妙运用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由过去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转变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回望退耕伊始,人们担心退耕会导致粮食减少,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然而,从农业耕种经验来看,坡耕地和沙化地耕种困难,产量低而不稳。退耕还林的实践则表明,由于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改善,退耕地区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足以抵补退耕地产量的减少。近年来,全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西部退耕还林比较多的省份粮食总产非但没有减少,有的还增加了。可见,退耕还林还草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林茂粮丰,助力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标志性工程,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对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给予高度评价。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蕾琴·戴利通过深入研究指出,退耕还林是一个极大的创新项目,中国对退耕还林的大力投入现在开始收获果实,它解决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保护环境,同时引导产业转型,为农村极端贫困人口提供致富机遇。她认为,退耕还林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其他国家应重视并学习中国的经验,将中国当成一面镜子。
长期跟踪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宋从和教授等专家的研究也表明,“退耕还林还草成功地实现了土地利用的转化和保护,对农村居民的生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深受中国老百姓支持的项目”,从“要我退,要我护”到“我要退、我要护”,生态文明理念得以深入人心。
退耕还林还草,改变的不只是山水。它所带来的转变,从生态开始,席卷了人们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如今,人们从退耕还林还草中品尝到“满山尽是聚宝盆”的生态红利,昔日的贫困与荒凉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一个更绿更美、生机盎然的美丽中国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