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让创新在平凡岗位上闪光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1日 04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有这样一批产业工人,他们掌握着专业技术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以求、不断创新,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为打造大国重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诠释着新时期“大国工匠”的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在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位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围绕“做新时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话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

        和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方文墨一同来到见面会现场的,是他日常工作中最亲密的“伙伴”——一把锉刀。令人惊诧的是,这把小小的锉刀可以通过工人对精度的准确把握打造出高质量的航空产品。为了实现对航空产品的手工精密加工,身高1.88米的方文墨每天要在工作台上俯身锉削8000余次。

        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黄金娟从事电能表鉴定工作,她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安装于千家万户的每一块智能电表的准确性”。2007年,她提出了智能化计量检定的思路,并带领团队开展了十年的探索研究,最终成功研发了电能表智能化检定系统,实现了计量检定由人工向智能自动化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她的团队正在积极申请电能表智能化质量检定技术的国际标准,希望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确立为世界通用的技术标准。

        转向架好似高铁的“两条腿”,它是动车轱辘和车体连接最重要的部件,不仅承载整车的重量,还关系到高铁运行的速度和安全。长期从事转向架焊接的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技师李万君被业界称为“中国高铁焊接大师”,从2007年我国生产动车组开始,他就攻克了动车组转向架焊接的多项难题。

        这些不同领域的产业工人的同性特征是创新与坚守,对细节如琢如磨,对产品精益求精。“我感觉创新不全是高大上的事情,普通职工也可以创新,创新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难题、问题。”黄金娟说。

    技能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同等重要

        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步伐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的内涵,也给新时期产业工人在知识和技能储备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自新疆克拉玛依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在从事稠油开采工作的25年中,从没有摸过鼠标的“电脑小白”,通过不断学习钻研,而今是“红柳石油网”的创建者,成为中石油集团的技能专家。他把这一转变归功于累计长达1200多天的各类技能培训,“目前这个网站有各类技术论文1000多篇,石油名词解释一万多条,全国各地的石油人都通过这个网站互相交流学习”。

        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高级技师陈行行的人生理想,为此,80后的他先后考取了电工、焊工、钳工、制图、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模具设计8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被小伙伴称为“超级玛丽”。“有这样一种说法——‘科学家的梦想、工程师的蓝图、技能人员的产品’,技能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有了好的技能人员,才能让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变成现实可用的产品。”在陈行行看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才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技术和产品在不断升级换代,过去把工件焊结实就行,而现在的高铁要求技术工人不仅把产品焊好、焊精,而且还要像艺术品一样,内部不允许有任何瑕疵。”李万君表示,“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不断地奋斗。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动车组生产的核心技术,但我们没有停止过创新和学习。”

    激励更多人走上创新之路

        如今,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变好了,待遇提高了,获得感增强了,但是社会上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轻视技工的现象。如何带动、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技工队伍中来?

        “我们单位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技能人员,他们不仅干得一手好活,而且技术技能非常精湛,这种硬核实力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是其他东西无法比拟的。”陈行行说,他想通过切身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作为技能人才,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收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我刚上班时,工资只有20多块钱,现在月收入已经超过万元;我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也由原来的37平方米换成140多平方米。”通过自己的奋斗,李万君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我真正感受到产业工人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劳动者无论干哪一行,把它干好、干精,为企业和国家作贡献,人生都能获得精彩。”李万君说。

        胸怀产业报国的雄心,这些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也激励着新一代的工人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