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关于长征的故事,每个人都会讲几个吧:吃草根、嚼皮带、七根火柴,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这些,就连孩子们早都耳熟能详。
在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县,短短的几天采访,当地人更是每逢记者,都要说几个红军的故事。但大多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战斗情节。
6月11日,记者见到74岁的萧南斗时,他正坐在萧玉恭公祠前打草鞋。祠堂所在的寒信村在于都县城东北30公里处,因峡谷深江、寒信来早而得名。1934年10月,红一军团二师长征出发前曾在这里驻扎。萧南斗普通话不太好,所以也不多说,只顾低着头紧紧密密地打草鞋。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很少有人再穿这个,可是这份祖传的手艺他可没丢了。村子里人再熟悉不过他家的故事,不时有人上来替他帮腔说话。
萧南斗家祖上三代就以打草鞋为营生。那是85年前吧,萧南斗的长辈招呼着几个相熟的老表,几天时间里打了数百双草鞋送给红军。当地的萧氏族人交给革命的可不止草鞋。当年这里好多的娃仔当了红军。据后来统计,在册烈士有518名,长征路上牺牲的就有219人。这些可是十几二十的青壮后生哟,走了就再也没回来。
于都南边的渔翁埠渡口,刚刚下过雨,水流颇急。85年前红九军团就是从这里渡河的。6月12日,8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黄大荣聊起自己的奶奶当年在渡口附近救护红军伤员的故事。黄大荣的爹娘被国民党军队抓走了,是奶奶把他一手拉扯大的。奶奶陈招弟是村里的女能人,虽然没有在党,可是一心向着红军。当年红军离开,奶奶带着村里几个可靠的妇女,一家抬走两三个,收留了十几个重伤病员。白军来了,她们又把伤病员抬到后山饭甑寨的岩洞里隐藏。白天容易被敌人发现,就晚上去山里送饭送水。可是后来……黄大荣老人说到这里欲言又止。后来敌人封锁得太紧,奶奶们实在上不了山,有些没人照顾的重伤员,最后就牺牲在岩洞里。白军找不到红军,就来报复收留红军的老百姓,奶奶留在自己家太危险,只好躲到了娘家去。这些白匪放出狠话来,“茅屋过火,石头过斩,人要换种”。多少年以后奶奶才敢回来看看,自己家的房子已经被敌人烧成了“白地”。
当地研究党史的人介绍,红军长征离开,白军疯狂报复,于都县老百姓被烧毁的房屋有5000多间,被牵走的耕牛有5000多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有3000多人。
当年仅240万人口的赣南苏区,有33.1万人参加红军,60万人支前参战,33.8万人为革命牺牲,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子弟倒下。当地人家有七八位烈士的很多,真正是许多家庭抛头颅洒热血,“满门忠烈”!
老百姓一心向着共产党,为啥?一句话,共产党真心对百姓好、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打土豪、分田地不说,红军宁肯委屈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去打扰老百姓。
在于都县梓山镇山峰村,红军集结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夜里。战士静悄悄就地睡在河岸边的甘蔗地里,10月的夜晚寒露重,战士们抱来枯干的甘蔗叶垫在地上、盖在身上。
早起的老表看到整片甘蔗地旁睡满了战士,心里很是难过。红军走了,却是一根甘蔗都没有少掉。
苏区还流传着红军吃酒糟打胜仗的故事。第三次反围剿期间,红军从兴国县高兴圩转移到莲塘圩。晚上,行军后的部队饥肠辘辘,党代表张震带人到街上寻吃食。正打着仗,家家户户都关了门。张震不让战士敲门打扰老表,走遍街道终于找到一个未关灯的酒坊。吃食没有,老板指指留着喂猪的酒糟,要就拿去,给钱可不要。当晚,红军就睡在莲塘圩河对面的竹林里。
据说,国民党部队则把老百姓从家里赶出来,自己住在了罗子坳附近的民舍里。
吃什么、住哪里不重要,民心才重要。次日的莲塘战斗,红军打了大胜仗。毛泽东后来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描述:三战皆胜,缴枪逾万……消灭蒋鼎文一个旅、韩德勤一个师……终于在莲塘打着第一个好仗。
军民鱼水情,深入骨髓的为民意识,才是人民军队真正的取胜之道。有了这个意识,人民群众就会全心全意支持你,你以命相送,他便以命相还;有了这个意识,就有了扎扎实实的信仰,怎么走都有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已经尽人皆知。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记者就要离开这片种满故事的红色土地了,前方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我们。
(本报记者 徐丹鹿 靳昊 王清彬 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