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波:
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
我在百步亭工作了24年。这24年,我与居民朝夕相处,情同家人,共同创建了一个绿色、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园。
记得刚到百步亭,我最着急的就是人手不够。在走访中,有一位老党员告诉我:“我们都是共产党员,现在社区有需要,我们就应该站出来。王书记,你牵头,我们跟着干!”我们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将党小组建在楼栋里,一大批离退休党员担任党小组长,现在有620个党小组长像树根一样扎在居民群众中。做到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
社区有位胡大姐,夫妻俩退休工资低,家庭困难。2012年,胡大姐自己又被查出淋巴癌。陷入绝望的胡大姐见了我,抱住我失声痛哭。我紧紧地抱着胡大姐,安慰她:“大姐,你放心吧,社区就是你的靠山,我们都是你的支柱!”我连夜组织召开党委会,安排尽快为胡大姐申办大病救助。第二天一大早,我自己带着3000元钱,还有党小组长们的慰问金,帮她交上住院费。经过治疗,大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几个月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胡大姐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一个家庭很难应对。只有依靠党小组、广泛地发动居民,抱团取暖、守望相助,才能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就这样,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抱抱团”志愿服务队,大家生活上搭把手,精神上抱一抱。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社区先后成立了290多支志愿服务队,有4万多居民加入志愿者行列。如今在社区,孩子放学在邻居奶奶家写作业,大妈病了,对门送来了一碗热汤,大爷拄着拐杖下楼总有人搀扶。“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好人就在我们身边,是你,也是我。
作为社区书记,我们心里都有本账,每家每户的事儿都得了如指掌。2005年,我认识了新搬来的小伙子小向,他小脑发育不全,话说不清,身体协调能力差。小向父母白天要出去工作,没办法陪他出去。在小向家,看着他那咿咿呀呀发自内心的渴望,我们离开时,他那依依不舍的眼神,我对自己说,得想办法让这孩子走出家门。
我试着把他带到社区老年大学,跟着爷爷奶奶学说话、学唱歌,还找到了一个志愿者,教他练习轮椅太极剑。只要有时间我就到那里手把手地教他写字。每个月我都带着他参加社区的升旗仪式,拉他站在我身边,与居民一起升国旗、唱国歌。有一天小向突然要送我礼物,我急忙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生日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王阿姨,像妈妈”。我一直珍藏着这张生日卡,也珍藏着这份爱。
离开大学校园20多年,我没能成为一名学者,没能成为一位专家,但我成了党在基层阵地上的带头人,成了居民群众最信任的贴心人,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光荣的事!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无怨无悔的选择。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
只有老百姓好了,才是真的好
我的家乡塘约村,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我在那里出生长大。2000年,我被推选为村主任,后来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村情是:供电线路被盗,供水设施被毁,只有一条土路进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基本走完,要发展谈何容易。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6月,一场大洪水,把村庄冲得更穷了。为了重建家园,我把党员分配到各个村民组,成立党小组、组委会,带领村民开始生产自救、修房修路、安抚群众。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村子一定要有几根撑得起来的柱子。什么是柱子?党员干部就是柱子。什么是根基?基层党建就是根基。根基扎实了,柱子立直了,村子才有希望。
2016年,村里组织义务修路,半夜三点了,大家还在工地上忙活,我看见村里85岁的老党员也在场,我说:“你八十多岁了,干吗还在这里,快回去,让年轻人多干些。”老人说:“党员是一面旗帜。这个场面我年轻的时候见过,现在又看到了,我哪舍得走啊!”抓党建,让大家看到了党员的作用、榜样的力量。
过去村里滥办酒席,为了收份子钱,有的贫困户甚至贷款办酒。如何刹住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定村规民约。对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的,不交卫生管理费的,乱办酒席铺张浪费的,贷款不守信用的,房屋乱建不按规划的,配合党小组、组委会工作不积极的,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的,不孝敬父母、不奉养老人的,不管教未成年子女的,一旦违反,就不再享受村集体发放的补贴。村规民约面前,党员群众人人平等。抓自治,让大家感受到规矩的约束、群众的力量。
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了,脱贫就有了基础。我们建起了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会开车的到运输公司,会盖房的去建筑公司,种地能手到蔬菜基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人人有活干、有钱赚。村民小王是贫困户。听说成立合作社,她头一个报名。听说合作社成立建筑队,她又是头一个报名。依靠合作社,她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我们发展合作社,不仅仅是壮大集体经济,更重要的是增加村民收入。一个好的村子,不是有多少富裕户,关键是没有贫困户。通过抱团发展,村民收入从2014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8年的1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从不到4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62万元。2017年,我们这个曾经的省级二类贫困村,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了整村脱贫。
看着塘约的变化,我心里深知,如果没有党的政策,我再有能力、再努力,也不可能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现在,全村实现了通村、通组柏油路全覆盖,连户路、庭院整治全覆盖,网络电视全覆盖。日子好了,外出务工的很多人又都回来了。大家都说,在外边干,不如在家里干。望着家乡绿油油的土地,看着山坡上一片片的果园,我更加体会到了:只有老百姓好了,才是真的好!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桥头街道段南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任红梅:
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我所在的段南沟社区,98%的居民是阳煤集团原四矿的职工和家属。因为企业转型的原因,许多职工分流到阳煤所属的外地企业,社区里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特殊人群多,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不断。怎样才能做好这个社区的“当家人”呢?
记得刚刚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有位李大娘因为被物业停了水电找到了我。来到大娘家里,我吃了一惊:家里仅有的衣柜和床都是30年前的样式,连油漆都褪了色。原来,大娘的儿媳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儿子入狱,老伴去世后就只有她跟孙子小华相依为命。因为过早地失去父母的关爱,还要承担爸爸入狱带来的压力,小华变成了一个内向、敏感、自闭的孩子。看着眼前的这一老一小,我就想:一定要帮助这个家解决难题!我垫钱为李大娘家送上了水电,又为她争取减免费用。我把小华当作自己的孩子,买衣服、辅导功课,周末还给他包饺子……渐渐地,内向不语的孩子发生了变化。有一天下班路上,小华迎面走来怯怯地叫了一声:“主任妈妈好!”这一声,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不仅仅是留守儿童,我牵挂的还有社区里的空巢老人。他们的门牌号和家庭情况都刻在了我的心上。每天早上,我总要看看这些老人的窗帘是不是拉开了;到了晚上,我会再去看看他们家的灯亮了没有;社区的老年活动室,我经常看看哪位老人今天没有来。“早看窗帘晚看灯,社区楼里数板凳”,成了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那些被分流到外地的职工,有些逢年过节才能和家人团聚,过着像候鸟般的生活。于是,我将“鸿雁”作为社区为民服务的标志,构建“鸿雁”社区服务品牌,弘扬“奉献、责任、服务、创新、诚信”的“鸿雁”精神,把社区打造成温暖的“大雁巢”。
疙瘩要在基层解,鲜花要在基层开。我把社区“爱管闲事”的楼院长、有威望的大爷大妈和专业律师、社区民警邀请到调解队伍中,让调解更加有效;我们经常开展法治讲座、道德讲堂,让大家学会自己妥善地处理矛盾纠纷;我们搞“鸿雁艺术团”、归雁亲情屋、百姓大舞台,把居民从各家房门后请出来,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聊天谈心,相互之间熟了,遇到矛盾就不好意思红脸了,也就“有事好商量”了。
有人问我调解矛盾有什么诀窍,真没有。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很多时候,一杯茶、一张纸巾、一个温暖的眼神或是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让怒气冲冲的居民平复情绪,敞开心扉。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能够用自己的奋斗,让居民过上好日子,能够每天看到大家开心的笑容,这就是我追求的幸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十七社区居委会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徐江丽:
愿做社区一束微光
我是一名听力障碍患者。2007年,我通过考试,成为一名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
刚来社区工作,我是两眼一抹黑。社区里的残疾人情况是什么样的?他们有什么需求?这些都是画在我心里的问号。我决定先把所有残疾人家庭走访一遍。
黄姐是重度肢体残疾人,离婚后独居,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离。她的家,我跑了十几趟,才见到她本人。第一次看见她,我惊呆了——这是我在档案上看到的那个人吗?照片上的笑脸怎么这么愁苦?屋里因为长期不打扫,还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从那天起,我开始为改善黄姐的生活奔忙,为她申请护理补贴和送餐服务。每周去她家前,我先给她打电话,她把钥匙放在药盒里,用绳子从窗户放下来。我拿到钥匙再开门进屋,帮她做家务。
和黄姐接触多了,我发现,她因为身体残疾、婚姻不幸、家人疏于照料,而极度自卑。我便用自己的经历,唤醒她对生活的信心。在我的鼓励下,黄姐渐渐走出了阴霾,还经常在微信群里为其他人加油鼓劲儿。
在社区里,像黄姐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因为身体残疾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社会。要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我必须积聚更多能量!
于是,我抓紧时间学习残疾人护理、康复等内容,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社区也积极为我创造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因为听力有障碍,同事帮我记下培训内容,晚上回家我再对照同事的笔记学习。社区工作很忙,还要照顾家里,有时拿起书本已经是深夜了。但想到要让社区里120多名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更好地生活,我必须坚持下去!仅仅4年时间,我从一个对社会工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了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师。
2013年,“徐江丽工作室”在社区挂牌成立。工作室成立的那天,我特别高兴,由衷地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能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让我充满力量。
我们社区有一名精神残疾人小杨,他经常幻听幻视,病情比较严重。我通过放松技巧和心理疏导等个案辅导,建立起小杨的自我认同感。鼓励他参加残疾人小组活动、群体活动,并请来医生为他进行心理治疗。同时,我对小杨的妈妈也采取了社会工作方法,鼓励她参加残疾人家属小组活动,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知识等,积极协助小杨的治疗。现在小杨在残疾人小组交了朋友,小杨的妈妈也成了社区广场舞团队的积极分子。
为了持续给残疾人注入生活的能量,我们又策划开展了“爱相伴”助残项目。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沟通零距离”小组,“重塑希望、心灵导航”就业小组等7个小组,我想带着更多社工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来帮助残疾人改变现状,我愿做一束微光,用社工专业知识和全部的情感,照亮残疾人前行的路,让他们从“无力”变得“有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春敏:
为居民服务,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
我所在的团结坝社区,过去是远近闻名的“问题社区”,用居民的话来说,当时的社区是“环境脏兮兮,人心乱麻麻,秩序乱糟糟,问题成堆堆”。
看着社区这个样子,我心有不甘。“问题社区”这团乱麻,到底怎么解开?我本想入户走访摸清情况,可竟然没有一个人给我开门儿。有的居民直接说:“你们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能做什么?”
既然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不满意,那我就先从环境卫生整治开始!我铆足了劲儿,带着社区工作者开始了艰难的垃圾清理工作。垃圾太多,清洁工摆摆手说干不了,那我们就自己干;卫生死角多,那就一处一处来;一天干不完,那就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记得社区最难解决的一个垃圾坑,深达8米,臭气熏天。大家都犯了难,有人甚至想放弃。可我知道,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们,看我们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我找来一根麻绳拴在腰上,让同事把我从边坡上吊下去,一筐一筐地往上清运垃圾。一天下来,我的腰被勒出了血痕,我咬着牙消毒上药;陈年垃圾又脏又臭,怎么清洗,身上还是臭烘烘的。让我没想到的是,没过两天,当我再次准备下坑的时候,不少党员居民自带工具“入了伙”。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无比感动,之前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
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解决了,我们还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如何帮助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当时,网络没那么发达,我们就一家一家地去跑用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向他们推荐社区失业人员;一家一家地去入户走访,了解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求职意向、技能特长,向他们推荐我们收集到的岗位信息。就这样,我们用了一整年的努力,帮助4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都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
随着危旧房改造,原来的老职工、老住户纷纷搬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了团结坝的“新邻居”,为了找回“熟人社会”的感觉,我们发起了“巷内无生人”行动,帮助“新邻居”融入社区大家庭。我们开设“新邻居”服务窗口、建立“新邻居”民情档案、牵手新老邻居开展联谊活动,实现了“巷内无生人,邻里一家亲”。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怎么样才能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我们建立了“三张清单”机制,将辖区社会单位能够提供服务的项目整合成“资源清单”,与居民的“需求清单”对接,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社区由之前的“单打独斗”逐步走向了与驻区单位的“抱团合作”。
在我心里,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更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我这辈子能够当一名社区工作者,为我挚爱的社区居民服务,我感到非常幸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亚南路街道广州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热先古力·托乎提:
切切实实为居民办事
我是1990年参加工作的,干过修理,当过瓦工,还做过个体小商贩。2002年,我走入社区,干了群众工作后,我才给自己定位:我的价值就在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中实现,就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建美好生活中实现!
来到社区工作时,我已经快40岁了,可组织并没有因为我年龄大,区别化对待我,相反给了我更多的培养和支持。所以,干起工作来,我也特别有劲、充满激情,不为别的,就为组织的这份信任和嘱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我工作的社区也不例外,仅仅1300多户居民和商户里就有13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俗都不一样,如何让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就是要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2年,乌鲁木齐市开始推进燃气改造工程,冬季的供暖由燃煤变为燃气。这对大家伙儿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有人担心,燃气供暖温度不达标,不愿意交取暖费。因为取暖费没收齐,热力公司就不供暖。我去热力公司协调,但企业也有他们的难处。双方一直僵持不下,怎么办?我拿上房产证到了热力公司,“来,这是我的房产证,今年取暖费收不齐,我这个房子就是你们的”。那一年,整个小区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作为一名社区党支部书记,我的职责就是坚守好党交给我的这块儿阵地,把各族群众当作家人,带领大伙儿共同创造社区大家庭的未来。这些年,我带头宣传民族团结思想,跑遍社区的角角落落,开展大大小小百余场宣讲,近万人次参加。2015年,我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得到了荣誉和奖金,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是居民信任和支持我的结果。于是,我拿着奖金在社区打造了一面民族团结文化墙,用来提醒各族居民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社区13个民族就是一家人!
今年我55岁了,不可能一直当社区党支部书记,但我们社区各族居民守望相助、团结共帮的风气要永远地传下去。在社区,我们打造了“热先工作室”,由我负责把民族团结的传统教给年轻人,把我们的家越建越好。
近几年来,我的家乡变化可大了。就拿我们社区来说,学龄前儿童都能喝上免费的牛奶;便民蔬菜直销店开到了家门口;在社区的带领下,义务劳动、志愿植树已经成为居民的习惯,小区的绿植越来越密、环境越来越美;我们还启用了“邻聚管家”App,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咨询办理业务……这些变化,我是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我在社区工作了17年,总结经验就一条:一定要切切实实为居民办事、为居民服务。只有让社区居民看到了社区环境、社区氛围不断向好的方向变化,他们才能跟着你为幸福的明天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