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贸易保护主义逆流汹涌之际,一些抹黑中国的陈词滥调再度泛起。
大势不可阻挡,事实胜于雄辩。
面对压力和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改革的步伐更加铿锵,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今日之中国,在风雨洗礼中自强不息,在攻坚克难中开拓新局。
劈波斩浪,改革开放强动力
“我们从没想过离开中国,不论是做市场还是建工厂,因为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道出了不少在华外企的心声。
的确如此,外资企业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撤离,反而还加大了投资力度。
特斯拉来建厂了,宝马来增资了,第一个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落地了,第一个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落地了……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外资企业纷纷“用脚投票”作出选择。
就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之时,美方一些政客再度抛出了别有用心的论调:外资企业可能因摩擦升级撤出中国,中国政府可能危害在华外企的利益……
这样的论调不是第一次出现,却是又一次被事实打脸——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3052.4亿元,同比增长6.4%,美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4.3%。而《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高达98%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会继续开拓中国市场。
正如一位跨国公司负责人所言:对外商来说,一个保持开放姿态的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心无旁骛、脚踏实地,以扩大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朝阳。
这是开放的累累硕果——
去年,全球投资普遍下滑,然而中国吸收外资却逆势增长3%,成为一抹亮色;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GDP突破90万亿元……
保护主义逆风下,是什么让中国愈挫愈勇,成绩斐然?答案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今日之中国,改革的步履更加铿锵:新个税法实施,降低社保费率,增值税税率进一步下调;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速;教育改革、养老制度改革、医疗改革齐头并进……
今日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去年几次主动降低关税至7.5%;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约四分之一;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诺未来进一步扩大进口;出台外商投资法,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变压力为动力,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迈向高质量发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回望历史,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国家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呛过水、遇到过风浪的中国,终于在大海中学会了游泳,在一次次“压力测试”中不断壮大变强。
放眼今朝,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此之近,我们有着更加坚定的底气和信心,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无惧风雨,真抓实干谋发展
将5月下旬的一周作为观察窗口,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可见一斑——
21日,湖北-澳门-葡语国家产能合作对接会在武汉举行,90家湖北省企业负责人和葡语国家派驻代表进行对接;
23日,中国吉林-英国经贸交流会在伦敦举行,拓展双方合作空间;
24日,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吸引境内外400多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28日,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举行,近八成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参展参会;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是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最好佐证。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延伸——
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陆海新通道”通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借力开放,今年一季度,重庆进出口总值同比大增21.9%。
放眼全国,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欧盟、东盟、韩国、俄罗斯等出口分别增长14.2%、13.4%、7.7%和9.1%,外贸企业国际布局更加多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拉动作用愈发明显。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整装待发,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次第推进……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昔日的内陆腹地变成如今的开放前沿。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旧动能开启加速转换——
无人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幅新动能促进新发展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近2万亿元,投入强度为2.18%,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等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已呈现出新的动能。”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说。
近一个月内,国家接连对减税降费作出部署,必将进一步激发亿万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动能。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正酣——
苹果公司设立大中华区总部、三菱商事设立化学品业务亚洲区总部、耐克公司设立数字工作室……5月的上海,一场聚集全球27家知名跨国企业的颁证仪式颇受外界关注。
越来越强的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持续释放的制度型开放优势……以改革之“深”提经济之“质”,不仅是上海,也是中国经济应对内外挑战的“密钥”。
今年以来,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制度、政府职能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招、实招,让中国经济底盘更稳、活力更强、韧性更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扬帆远航,不拒众流汇江海
长江与东海交汇处的上海临港地区,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在火热建设中。5月底,特斯拉专场人才招聘会在这里举行。
作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的首家外商独资车企,从签约、拿地到启动,特斯拉只用了半年时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感慨,“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办事效率令人印象深刻!”
加速度不仅是中国办事的效率,更是中国开放的步伐。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一诺千金。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推出一系列“含金量”更高的开放举措,彰显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雄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定力。
“继续扩大开放不仅有助于中国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将为稳固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作出贡献。”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冈萨雷斯如此评价。
这是中国顺应时代变局,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坚定选择——
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重量级选手”的进入,好比鲶鱼效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倒逼国内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在“与狼共舞”中发展壮大,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例子:2001年刚“入世”时,中国一年只有几款新车面世,如今,全球每3辆汽车中有1辆来自中国,这里已成长为最具竞争力、充分市场化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经受洗礼,往往可以焕发新生。
“越是危机时越可能有更大转机,在外部环境不好时,只要敞开胸怀,勇于研发创新,开拓进取,反而更容易闯出新的天地。”这样的声音正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的共识。
这是中国拥抱世界,与全球分享更大机遇的大国担当——
“中国是个大市场,我们喜欢大市场”……在近日一场国际会议中,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明确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并决定进行更大规模投资。
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将超过1万美元,消费升级正在加速,未来十几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
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再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打造合作共赢新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这个春天尽情铺展。
“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潮起海天阔,扬帆奋进时。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以改革开放为帆,“中国号”巨轮必将行稳致远,与世界携手创造更加精彩的发展传奇。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于佳欣、申铖、何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