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兰州黄河剧场首演。40年来,这场来自古老丝路的缤纷花雨,洒落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演出2880余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中国舞剧演出场次、观看人数、出访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剧目。
40年来,《丝路花雨》获得原文化部“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多项大奖,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
40载岁月流逝,这场花雨艳丽不减,芬芳更浓。
1.解放思想迎来柳暗花明
1977年,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陈舜瑶有这样的思考:敦煌就在我们甘肃,把敦煌艺术搬上舞台,不是很美吗?
这是个好方向,但同时也是个大难题。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怎样才能把丰富的敦煌文化元素串起来?怎么才能把静止的图画,变成流畅的舞蹈?这是甘肃省歌舞团编导和演员们必须破解的难题。
1977年寒冬,原甘肃省歌舞团(现为甘肃演艺集团甘肃省歌舞剧院)第一批编导奔赴千里之外的敦煌。晏建中是其中之一。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打开莫高窟的一扇扇小门,给编导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白天进洞窟学习,晚上专家讲,我们做笔记,专家的文章也拿来看,逐渐就对敦煌艺术、对丝绸之路有了些了解。经过一段时间认真学习、创作,第一个本子写出来了。于是,立即联系敦煌研究院的老师们一起探讨,当读到第三场时,老师们开始笑,我们也感觉到,这样写下去不行。”晏建中说。
“这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古为今用的典范。”编导许琪说。
编导组开始调整思路,不再就敦煌写敦煌,而是放到丝绸之路更宽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这样,情节选择、人物塑造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在专家们的帮助下,神笔张、英娘、伊努斯……一个个形象逐渐从壁画和文献中浮现出来,生动鲜活,血肉丰满。
2.协同创新成就经典之作
《丝路花雨》的成功,离不开40年前的这场协同创新:甘肃省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编导、演员、专家倾尽热情和心血创作,在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与这部经典舞剧中间,还有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夏鼐、吴晓邦、沈从文等专家悉心指导,以及敦煌研究院、东方歌舞剧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
创编的过程中,编导和演员们数十次往返敦煌采风学习、体验生活。当年的业余化妆师杨树云,如今已是著名化妆大师。“当年兰州五泉山的庙里有24臂神,特别美。”到了敦煌,我就和段文杰先生说,想去看元代第三窟的千手观音,“怎么能在墙上画得那么美?那些工匠们没有学过素描,能画得那么准?”杨树云在深受震撼的同时就在心里想,在《丝路花雨》中一定要有千手观音。之后他就开始找各组的编导,这才有了《丝路花雨》序幕部分华丽唯美的千手观音舞。
从敦煌壁画上临摹下来的几页纸,到华丽优美的敦煌舞,这中间是编导和演员们的心血和汗水。
编导朱江说:“就靠那几张纸,半夜不睡,孩子生病了也顾不上,照着镜子,竟然一点点创作出来了。”
创排的过程,也是磨炼的过程。编导可以换,演员却几乎是从早到晚不停地跳。在排“反弹琵琶”那段舞的时候,第一代英娘贺艳云的辛苦可想而知。“可是需要她跳的时候,她马上就会打起精神跳。”晏建中说。
84岁的仲明华老人,是第一位神笔张的饰演者。回忆起当年的创演过程,仍兴奋不已。“怎么样在舞台上,把神笔张的画技画艺和舞蹈者的心灵反应结合起来?”仲明华说,演员们去敦煌实地学习,慢慢就有了些体会。有一天他走到展馆,看到一个陶土做的赭红画碟,盯着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地叨咕出来:“我能托一托这个画碟吗?”管理员把画碟放到仲明华手心的时候,“心咯噔一下,不是冰冷的,我感受到了陶土的温度。”那一刻,仲明华仿佛和前世的画工有了沟通,和神笔张有了心灵的交流。
3.誉满天下不忘传承坚守
作为我国第一部敦煌舞蹈流派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中国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上开启了先河,为中国舞蹈增添了新品种,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从1979年5月23日首演至今,40年过去,《丝路花雨》常演常新、长盛不衰。
1982年9月,《丝路花雨》荣登世界最著名的大剧院之一——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成为亚洲第一个以全剧组阵容形式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并由此拉开了国际巡演的序幕,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股强劲的中国敦煌风,飘洒着阵阵吉祥飞天的友好花雨。
随着时代变迁,《丝路花雨》几经改版,先后创作推出2008版、2016版、旅游驻场版。自首演至今观众累计已达450多万人次,获得3亿多元的演出收入。
《丝路花雨》2008版艺术总监陆金龙介绍,再版创新工作于2008年3月启动,新一代传承人主创团队,以全新的创作手法,强化了剧情的内在节奏,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凝练,情感色彩和戏剧变化更加丰满生动,将高科技手段与舞美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使舞蹈本体表演更为丰满。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该版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五场。
40年历程,40年传承,《丝路花雨》也历经了十代演员队伍,仅主角“英娘”已达27位。她们大多数仍在坚守、传承和传播着敦煌文化和丝路花雨的精神情怀。青年演员康琦是第20位英娘的饰演者,“能站在《丝路花雨》这位‘巨人’肩膀上看世界,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是个幸运儿。英娘是神笔张的女儿,更是敦煌和中华文化的女儿,愿《丝路花雨》能将吉祥和祝福洒满人间。”康琦说。
(本报记者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