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
“医学没有国界,医术没有止境,医者只有仁心……”在“致敬伟大改革——对话40年,讲述身边的健康故事”大型访谈节目中,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妇女保健部主任刘桂芝“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的职业态度打动了众多观众。
医者仁心写大爱
谈起自己37年的从医经历,刘桂芝说:“最感谢的人是恩师——人民的好医生、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
“当第一次看到赵老师弯着腰,在手术台上为患者脱衣服、脱袜子的那一刻,就下决心要成为像老师一样‘大爱仁心’的医者。”刘桂芝说,那时,赵雪芳老师早已是誉满太行的名医了,但她对患者一举一动的关爱,体现的是一名医者“仁心大爱”的工作态度。
10多年来,每年4月中旬,平顺县石城乡的赵改凤都会腾出一天时间来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刘桂芝。2007年3月下旬,赵改凤在石城镇卫生院分娩时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子宫破裂,先后转诊长治几家综合性医院,均被宣告无法救治。被送到刘桂芝面前时,赵改凤神志不清,全身血迹,腹部膨隆,伤口渗血,躯干四肢布满瘀斑。面对奄奄一息的生命,刘桂芝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场生死大营救拉开了帷幕:抽血化验、建立静脉通路、导尿、输血……七个昼夜,赵改凤终于苏醒了过来!多年来,每一次赵改凤站在刘桂芝面前,两人都会紧紧拉着双手相视而笑。笑容里有对生活的感激,有对生命的珍惜。
常年高强度的工作,让刘桂芝的身体也吃不消了。2010年3月,体检时刘桂芝怀疑自己是“乳腺癌”。没有告诉家人和同事,她只身前往北京进行了乳腺肿瘤切除手术,所幸的是病理报告为良性。但手术刚结束刘桂芝就接到一个电话,一个经她治疗、婚后5年才怀孕的大龄孕妇需要做剖宫产手术。刘桂芝赶回长治,在自己手术后的第45个小时,又站上了手术台。
万里援非书大医精诚
由于工作出色,1998年7月,作为国家第九批援非医疗队成员,刘桂芝踏上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喀麦隆,一去就是4年。4年援非,刘桂芝靠热情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将一名中国医生的“大医精诚”书写在非洲的大地上。
近20年过去了,刘桂芝仍清楚地记得,半夜救治一位危重病人的事。病人送来时已深度昏迷,生命危在旦夕。紧急检查后确诊为子宫肌瘤压迫膀胱尿潴留,需要立即开腹手术。开放静脉通路,输液扩容补能,配血等术前准备,刘桂芝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为患者切除了11.7公斤的巨大子宫肌瘤。第二天清晨,当刘桂芝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手术室时,迎接她的是患者的军人丈夫5分钟的喀麦隆军礼。
从那时起,中国医疗队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尊重。首次援非的两年间,刘桂芝共接诊病人9789例,先后开展了妇科肿瘤切除术、剖宫产术等974例,产科分娩人数1419例。
刘桂芝所在的医疗队,地处非洲喀麦隆北部沙漠地带,气候炎热,还是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区。进驻喀麦隆之初,刘桂芝为一名患者进行手术时,不小心将手划破。手术结束后才知道,患者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长达3个月的观察期间,刘桂芝每天都面临着煎熬,然而她没有退却,因为“我是医疗队里唯一的妇产医生。”
勇攀高峰的医者情怀
作为科室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刘桂芝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妇产科技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抓。2006年9月,刘桂芝到广东佛山第一医院进修腹腔镜技术。学习期间,她总是站在身后,注视着老师在手术台上的一举一动。在青岛医院培训时,刘桂芝的学习热情给培训中心的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成为全国1000多名学员中受到表彰的两名学员之一。
认真的学习态度加上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刘桂芝的医术越发精湛。结合自己30多年的手术经验,她大胆改良了传统的剖宫产手术,手术过程由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为20分钟,病人出血少,新生儿娩出快,愈后好。同事们把这种手术称为“刘氏剖宫产”。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微创手术技术,刘桂芝自创的“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经阴式‘旋削式’取出的手术技巧”,得到多位国内外专家的肯定。
“一个人会不算会,只有大家都会才算会。”刘桂芝将自己苦心钻研的医疗技术无私地传授给身边人,使妇产科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