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杨扬:

    冬奥使人“热忱、勇敢且坚定”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7日 13版)

        一袭披肩长发,干练的职业装容,谈吐间莞尔一笑,从容和自信溢于言表。这就是中国第一位冬奥冠军杨扬。从驰骋冰场的冬奥冠军,到致力于推广中国冰雪事业的“形象大使”,今天的杨扬,身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等职,伴随着热爱的冬奥事业一路走来,每一步都笃定而坚实。

        在“第二届冬奥文化前沿论坛”的演讲台上,杨扬将自己对于冬奥文化的理解凝缩为简短的故事。台下观众时而鼓掌叫好,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又陷入沉静的思考之中。

        “在参加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前,我已经处于‘半退役’状态,当时也感到很迷茫,是否还需要去参加这个比赛。”杨扬回忆。

        如果不去参赛,就能保持“永远停留在观众心中的冠军形象”;如果继续参赛,有可能与冠军甚至奖牌失之交臂。该怎么选?又该怎么做?在面临两难选择时,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她坚定了最终的选择。

        “我在美国波特兰读书期间,一位医生朋友邀请我去见一位病人,并告知这位病人是我‘忠实的观众’。”杨扬回忆往事,那是一位已经病入膏肓,且身体严重残疾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去参加残奥会,还问我2006年是否还要继续参加冬奥会。”正是这样一次经历,给了杨扬再次参赛的勇气与动力,而这正折射着她所强调的“奥运文化”——热忱、勇敢且坚定。

        退役后的杨扬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看到她为推广体育事业而忙碌的身影。在回答本报记者“为筹备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正在做哪些工作”的提问时,杨扬说:“目前,我在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工作,主要的职责就是保证参赛运动员的权益,让每位运动员都可以在参赛期间有更好的体验,这也正体现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比如说,申请为每个运动员家属准备好观看比赛的门票,或者对组委会筹备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为运动员创造更好的参赛环境。”

        (本报记者 李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