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河南村的重生

    作者:本报记者 丁艳 本报通讯员 田遂霖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3日 04版)

        “治荒山,修道路,青山绿水真白银,改水改厕又改电,看病寻医不出村,鳏寡孤独挂心上,产业扶贫情深深……”在河南省内乡县河南村,83岁的鼓儿哼非遗传人李文生老人,用生动的说唱艺术传唱着河南村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

        河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晓华介绍,在河南省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河南村被评为最优等级。“脱贫后的河南村,干部群众都憋着一股劲,对奔小康信心十足。”

    换了水土,更要换思想

        河南村地处豫西山区,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这个村易地搬迁到距离县城3公里的省道旁,2016年实现了脱贫摘帽。然而,搬出山窝窝的河南村,扶贫产业基础依然薄弱,基层组织“造血”功能低下,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精神动力不足。2017年,村里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178人。

        改变,从抓基层党建开始。李晓华说,换了水土更要换思想。村支两委以党员“双日”活动(党员学习日、群众代表评议日)触动基层干部和无职党员的思想,要求党员干部亮身份,履承诺,争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村里为了解决人畜吃水问题,需要在张建虎的地里打一眼井,但大家知道他是个“犟筋”,怕和他说不通。谁知张建虎慷慨地说:“我是个党员,打井为大家,在我的地里,随便打!”

        就这样,普通群众也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黄洋、李书申等青年农民,不但热心公益事业,而且积极申请入党。他们说,入了党,就能更好地为乡亲们办事。

        “三带五联”创建活动是河南村抓党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另一抓手。由党员干部、社会能人、致富能手带动成立联户组,联户组长组织群众联学、联帮、联保、联争、联创,通过讲政策、树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对贫困户的志智双扶。

        每个月月底,村干部、联户组长、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要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评议脱贫做法,并根据情况现场打分、录像。勤俭持家、户容户貌、诚实守信、尊老敬老等都是评议内容,得红旗的贫困户还能凭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开对方子,找对路子

        过去河南村穷,主要是因为没有产业。“精准扶贫就是实事求是,帮农民找对致富路子。”李晓华和村支两委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扶贫攻坚、强村富民的根本之策。

        作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晓华每年有50万元的配套扶贫资金可在村里使用。有了扶贫款,怎么用大有讲究。

        河南村有4000余亩荒山,村民有种植冬桃、软籽石榴等小杂果的传统,但长期受制于道路不通和不能灌溉等问题,只能靠天收。李晓华争取到项目资金160万元,硬化了村西、麻岈子等丘陵区的8公里路面,配置4台200千瓦变压器,规划30眼150米的深井,冬桃、软籽石榴等生态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800多亩,形成规模效应。

        冬桃丰收了,放在哪里保存?一座200平方米的冷藏库解决了水果保鲜的难题。果实未成熟时,将冷库租赁,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元。“路通了,货能出去了,再依托电商平台,我的300亩小杂果刚从树上摘下来就装箱发往外地了。”种植大户李春堂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河南村为解决贫困户、留守妇女、年龄偏大的村民就业问题,引进县造纸龙头企业仙鹤纸业在村里建起扶贫加工车间,就地解决了65名村民就业。

        2017年,河南村进行了集体产权改革,成立了河南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县财政注资100万元,村集体年分红10万元;利用农户流转的10亩荒山,引进南阳金冠电气,投资230万元建成村光伏发电站,当年并网发电,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目前,村集体收入达36万元,结合扶贫项目,村里配套了标准化卫生所、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养老院。

    环境漂亮了,心里美气

        乡亲们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靠的是制度力量。村里规定,村干部带头义务劳动,大家既要自扫“门前雪”,又要求每人每月出两个义工,专门清理村内公共卫生。同时村里还购置了环卫设备,由贫困户负责日常的环境卫生,道路干净了,贫困户也多了一份收入。

        为了让村民享有健康保障,普及农村大病救治、新农合等政策,经过多方努力,河南村争取政策资金35万元,一座标准化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落成了。在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床位、配药室、观察室、咨询室、诊断室、公共卫生室及基本的医疗器械一应俱全。

        河南村共有村民649户2164人,都建有健康医疗档案,每年享受免费体检。医生给予用药指导,现在每天约有二三十位村民来看病,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中心还对接大医院,定期为村民进行义诊。

        环境美了,身体好了,村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提高了。2018年4月,河南村“便民服务中心”建成,配备有图书馆、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等,村里选用专职文化管理员负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妇联主任贾玉霞介绍,村里还在周末组织妇女开展广场舞健身大赛,村广场舞文艺队多次在县里拿奖。

        毛洼组村民李文生精通的传统曲艺鼓儿哼,申请了省级非遗。村里积极引导李文生古韵新唱,唱响身边的扶贫故事。“环境漂亮了,心里也美气,我唱了一辈子,越唱越有劲了!”李文生说。

        (本报记者 丁艳 本报通讯员 田遂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