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我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1954年春天,“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戈壁新城格尔木就此应运而生。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破土动工,1200人组成的筑路大军在慕生忠将军的带领下,在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生命禁区”的高原地区,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豪迈气概,一步步把公路向前推进,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仅用7个月零4天就将全长12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全线修通。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格尔木因青藏公路建设而生、因青藏公路发展而兴。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腹地,辖区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号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几代格尔木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发挥“两路”精神,在这片浸透血汗的土地上建设出一个崭新的戈壁明珠,使这座因青藏公路而迅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交通新枢纽、生态新绿城、民族团结之城。
交通新枢纽初具规模
“4月算是青藏公路比较清闲的一个时期。”货运公司老板陈玉祥说。以前开大车没日没夜拉货,现在一部手机全部搞定,订货、订车、取货、装货、支付、收款全部在指尖完成,方便快捷。
今年39岁的陈玉祥在青藏线上已经“折腾”了20年,从司机到老板、从帮人跑运输到自己搞货运,长期奔波于青藏线。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了互联网货运,手机操作网络操控,这让他受益匪浅。
“像陈玉祥这样的大大小小的货运公司在我们园区大概有560户,他的规模不算大。”格尔木华明建材物流园区董事长蒋春阵介绍,每天进出园区的货运车辆达到1000台次以上,其中有一半是跑拉萨的车辆。而他们只是目前格尔木市建成的六个物流园区之一。
“近年来,格尔木公路建设成就突出。截至目前,公路通车总里程3126公里。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网。”格尔木市交通局副局长谢瑞芳说,格尔木基本构筑起“南去西藏、北达河西走廊、东到西宁、西至新疆”的放射式公路网络,成为连接甘、新、青、藏四省区“十字型”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
“按照格尔木市‘建设大通道、形成大市场、实现大贸易’的发展思路,格尔木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旨在打造以格尔木为中心服务西北,拓展西藏、新疆市场,发展区域核心物流聚集地,形成青海省的物流节点重镇。”格尔木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山泉表示,这些物流园区都是格尔木这座戈壁新城交通大枢纽建设的配套工程。
另外,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格敦铁路、格库铁路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格敦铁路将于今年10月建成运营,格库铁路年内青海境内将通车。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大理至格尔木铁路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格尔木将形成东至西宁、北达敦煌、南去拉萨、西抵库尔勒、东南至成都和云南的“卡”字形路网结构,将促使格尔木成为中国西部交通新枢纽。
持续打造生态绿城
“在这里栽一棵树,比养一个娃儿还要难。”格尔木市林业站站长贾青松告诉记者,他们家第一代援青、第二代援藏,他是第三代,在格尔木栽了半辈子树。
格尔木海拔高,风沙大,干旱少雨,气候条件恶劣。“改变气候的唯一途径就是种树,只有种了树,有了花草绿荫,才能留住人,才能让城市充满生机。”贾青松说,在格尔木植树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沙土中盐碱含量极高,树苗刚刚栽下,很快就枯萎。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但在格尔木种树你就得九分管。
为了改变环境,格尔木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在这片戈壁滩上植树造林。如今,漫步格尔木市街头,一排排整齐的树木挺立在笔直宽阔的街路两旁,嫩黄、紫红、靛蓝、粉白等各色绚丽的花朵簇拥绽放,各式立体花坛、园林景观为城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路在绿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致记录着格尔木这座青藏线上璀璨的生态城市、戈壁绿洲实实在在的变化。
“望柳庄、杨树巷、玲珑湾……这些当年起的地名其实就是格尔木人对绿色的一种渴望。如今,这些地方名副其实,柳树成荫,杨树窜天,玲珑剔透。”格尔木市民卢生明说。
“我到格尔木30多年了,目睹了格尔木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变得湿润了,空气也越来越清新,夏天的时候,每天吃过饭我都要出来转转,心情舒畅。”今年79岁的李俊峰感慨万千。
“以前一刮大风,黄沙漫天,现在树多了,风小了,雨水多,空气质量比以前好太多了,这都是几代林业人的功劳。”环卫工人刘成德说。
“‘低头不见草、抬头难见树’曾经是格尔木的真实写照,格尔木市绿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从单一到多样、从荒漠到茂盛、从零星点缀到满眼皆绿的美丽嬗变。”格尔木市林业局局长韩明成介绍,截至目前,格尔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58%,绿地率达到20.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4平方米,逐步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整体绿化格局,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
在格尔木有这样一种“花”,常年盛开、娇艳无比,那就是各民族互相关爱、和睦相处的民族团结之花。
在格尔木,兄弟姐妹胜似一家人。几十年来,大家用勤劳的双手,在青藏高原上谱写着一曲曲令人感叹的赞歌,讲述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遍地开放,共同描绘了一幅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生动画卷。
2004年,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长江源头的7个村128户牧民,离开世代生活的草原,搬迁到格尔木市南郊,从此,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家园——长江源村。“如果说,长江源头是我们的富裕之源,那么,民族团结就是我们的幸福稳定之根。”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大云介绍,以前村里都是从事纯牧业生产的,没有别的手艺。靠着民族团结进步,村民们走出了新路、创出了新业。村民索南全家搬迁到格尔木市后,从牧民到居民的转换,让他有一阵子无所适从。村里超市老板刘玉菊给索南支着,从进货到卸货,从账目到流程,刘玉菊手把手教起他生意经。如今,索南已开起了自己的买卖“吉祥藏餐”,有声有色,生意兴隆。
“日子越幸福,越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做扎实,只有各族群众心贴心、手挽手,好日子才能更长久。”有着30年党龄的长江源村老村支书更尕南杰说,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在扛起生态责任的同时,长江源村更要把民族团结进步扛到肩上。
这些年,格尔木市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竞相绽放,遍地开花。
蒙古族大夫青格勒图是格尔木市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生,30多年来,他精湛的医术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同时他还运用娴熟的蒙古语和藏语,常年帮助少数民族患者看病就医,被称为民族团结的好大夫。
藏族老干部赵拉杰,退休后依然心系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投身社区工作当中,组织成立了石油社区格桑射箭队,汉、藏、蒙、土、回等多个民族的射箭爱好者以箭会友,这支格尔木有名的多民族射箭队在各项比赛中屡创佳绩。
“格尔木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新型工业城市,又是稳藏、固疆的重要战略节点,现有汉、蒙、藏、回等民族35个,总人口30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2%。”海西州委副书记、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勇表示,每到藏历新年、汉族春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格尔木市各族群众都会一起吃“民族团结饭”、跳“民族团结舞”。这些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日常习惯生动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真谛。
(本报记者 万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