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30日 星期六

    超越梦想 奋进如歌

    ——民主改革60年西藏的腾飞巨变

    作者:李德成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30日 03版)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伟大的民主改革,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深刻社会变革,改革荡涤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为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60年岁月深处,保存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民族迅速崛起的精神宝藏和智慧密码。60年前进历程,书写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块沃土腾飞巨变的奋进情怀和壮丽诗篇。

        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飞跃。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为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各级人民政权逐步建立,使过去没有人身权利的百万农奴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平等参与管理西藏事务的权利。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经济建设飞速发展。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尽管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高速度,1966至2017年,西藏GDP年均增长9.1%。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更以两位数持续增长,1979至2017年GDP年均增长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速下行至6.6%的情况下,西藏仍实现了10%的增长,是中国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区。西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是9.4∶39.2∶51.4,与7.9∶40.5∶51.6的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西藏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发力,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冬游西藏”政策效果显著,带动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3368.7万人次,增长31.5%,实现旅游收入490亿元,增长29.2%。建成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234家,文化产业产值达46亿元。民营经济活跃,2018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左右。西藏发展新动能涌现,创新创业活力迸发。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71.47亿元,同比增长17%。

        社会各项事业成绩卓著。民主改革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社会全面进步,经过60年发展,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民主改革前,广大农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被领主视为“会说话的牲畜”。60年来,西藏人民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到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0元。住房条件大幅改善,特别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使46万户、230万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房屋。减贫方面,2013年以来,累计减贫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年前的35.2%下降到6%以下; 2018年西藏又有25个县(区)、2100个村(居)、18万人达到了脱贫标准,2019年将在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这在西藏社会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就业方面,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以上,市场化招聘岗位同比增长161%。农牧区转移就业102万人次,实现增收27亿元。教育方面,2018年西藏小学净入学率和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9.5%、82.3%和39.2%。医疗卫生方面,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自治区级、地区级医院和71个县级医院陆续建立并不断改善,覆盖城乡的自治区、地市、县、乡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免费医疗为基础,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率95%,农牧区医保参保率达100%。社会保障方面,全区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旧西藏,对于百万农奴而言,文化生活极度贫乏。60年来,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全力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西藏文化事业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极大丰富。目前,西藏基本实现市(地)有图书馆、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室等,有力保障了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发展,藏语文在政治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国家立项并斥巨资启动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继续加大全区贝叶经保护力度。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突出。2018年藏医药浴法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全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国家级89项,自治区级460项,市级487项,县级1364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25人,非遗传习场所165个。认定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5个,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达8449场,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艺演出队发展。2018年圆满召开了第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邀请了来自西班牙、南非、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256名外宾参加,切身感受了西藏旅游文化的繁荣发展。西藏文创产品纷纷出现,链接西藏文化与世界消费的新趋势开始显现。

        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喜人。西藏是地球第三极,是全人类共同的净土和宝贵生态遗产。近年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07亿元用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持续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生态奖补政策机制,全区针对农牧民设立的生态保护岗位增加到70万个,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0元,让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成为守护西藏碧水蓝天的卫士。加大污染防治力度,2018年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淘汰燃煤小锅炉421座,淘汰高排放车辆1.6万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2019年将启动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让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14%,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分布合理的生态保护网络体系。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和持续发展,西藏有14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6种西藏特有动物物种、855种西藏特有植物物种、22种西藏特有鸟类物种,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10年以来,西藏安排资金118.18亿元,开展5261个村人均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了环境质量。目前,西藏主要江河湖泊基本处于天然状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5%。

        少数民族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西藏世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藏语文信息化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严格贯彻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在西藏各地,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不同信教群众均和睦相处。目前,西藏有宗教活动场所1787处,僧尼4.6万余人,转世活佛358名;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群众1.2万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政府将寺庙、教堂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僧尼和其他神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国家为民众提供的各项社会福利,实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人身意外伤害团体险全覆盖,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纵观民主改革60年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人民意气风发,爱党爱国,赤诚如火;变革图强,奋进如歌,书写了当代西藏发展史上超越梦想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了无穷力量。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人民幸福美好的今天。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要求出发,制定了发展和稳定西藏的大政方针,明确了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绘就了西藏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美好蓝图。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李德成,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