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4日 星期日

    关注“太阳、地球和天气”

    ——来自第59个世界气象日的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袁于飞 本报通讯员 黄文祯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4日 04版)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北京迎来了明媚而温暖的阳光。中国气象局和多地气象部门开展了向公众免费开放等一系列的科普活动,以此纪念第59个世界气象日。

        今年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这与春节档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设定有相似之处,引发了公众和专家的热情参与和探讨。专家们表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现实世界里地球无法逃离太阳系,每个人都有责任行动起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守护好地球家园。

    世界气象日,公众乐享科普大餐

        不到九点,中国气象局大院内就人流如织,有小学生、青年志愿者代表、社区居民和退休老人……今天,中国气象局开放了气象影视大楼展区、气象设备展示区、科技大楼展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展区等区域。

        一大批公众走进天气预报模拟演播室体验播报天气,参观气象特种车辆等各种气象装备,还通过VR、AR体验台风、暴雨等场景,参观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展示墙,观看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主题科普短剧等,体验丰富多样的气象科普大餐,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生态气象馆吉祥物“朵朵”也首次亮相。吉祥物“朵朵”设计成卡通云朵形象,生动体现气象工作与气候、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与北京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相呼应。

        当天,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等也前往各展示区与公众一起参与科普互动。在全国各地的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分会场,气象观测场、业务平台、科普馆等面向公众开放;同时,气象工作者广泛走进学校、农村、社区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

        在网络上,中国气象局抖音号同日正式上线,并开启#唱二十四节气#挑战活动。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旨在凸显太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传递促进政府和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科学防范极端天气气候风险、积极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大气层对生命至关重要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设定中,地球赖以为生的太阳出现了问题,为了生存,人类倾尽所有资源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去寻找新的家园。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研究员申彦波说,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说,太阳、地球、大气,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三个必要条件。太阳是能量的来源,地球上99.99%的能量来自太阳;而大气层也是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的基础。环绕太阳的还有其他的行星,如木星、金星、火星、水星、土星等,它们也都有太阳提供充足的能量,之所以没有生命的繁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大气层。地球真要“流浪”,外面的大气也得带着跑,人类的生命才能够继续延续。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就是要提醒人类要更好地保护地球、保护大气。也就是说,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气候变化。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室主任张效信说:“太阳对地球上的天气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天气基本上包括了从地表以上到30公里高度范围的大气,气象预报相关业务也是在这个范围开展。”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华表示,大气层的温度和地面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和地球发射的长波辐射两者共同来决定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温室效应,是随着人类对物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把地球上亿年形成的石油、煤炭、天然气从地底下挖出来,通过工业活动、生活活动等释放到大气中,造成额外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也就是说,全球变暖主要就是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得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一个现象。

    全球气候变暖需要每一个人行动起来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在今年世界气象日致辞中说,过去30年的卫星测量显示:太阳的能量输出没有增加,最近地球上观测到的气候变暖不能归因于太阳活动的变化。造成冰雪融化和海洋升温的温度上升是由大气中的长寿命温室气体驱动的。自1990年以来,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总辐射强迫气候增温效应增加了41%。在过去的十年中,二氧化碳在增加的辐射强迫中约占82%。据气候模型预测:大多数陆地和海洋区域的平均温度将升高,大多数人居地区出现极端高温的现象将增加,一些地区将出现更多强降水,而有些地区将有更大的干旱和降水不足的可能性。随着全球变暖,与气候相关的卫生、民生、粮食安全、供水、人类安全和经济增长风险预计将上升。

        3月21日,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和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联合编写的《中-英合作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气候风险指标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开展监测和评估,如果各国继续推行现行政策会使世界处于高排放路径,会导致2100年全球升温5℃,“最坏情况”为升温7℃。以目前升温速度来看,将会在全球范围内给人类和自然系统带来严重的直接风险,比如从全球尺度来看,到2100年,目前每年发生概率不足5%的热浪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未来风险的规模取决于今天采取的减排行动和增强抗御能力的力度,我们不能简单假设人类可以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说,人类仍有时间采取措施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并为不可避免的变化做好准备。

        张华表示,全球变暖并不仅仅会带来高温热浪,还有干旱、严寒、暴雪、超级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当原有的自然规律被打破后,“老天爷”就时常“不按常理出牌”了。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说:“如今我们应当在保护地球环境方面达成共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比如使用节能产品,避免过度包装……每个人参与进去,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都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袁于飞 本报通讯员 黄文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