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张景华)近日,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罗奇营定向安置房的515户回迁居民,终于领到了期盼10年的房产证。
由于土地政策调整等历史问题,大兴区罗奇营定向安置房的613户回迁居民办不了房产证。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成立专班,区规土、建委、发改等多部门介入,保障手续快速推进。截至目前,515套产权证得到办理,正在办证的有90余套,正在完善办证材料7套。回迁居民有望3月底前全部领到房产证。
3月20日,拿着期盼了近10年的房产证,回迁居民刘超喜上眉梢,他高兴地说:“盼了10年了,找过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还打过热线。这下领取房产证,心中的包袱终于放下了。”
罗奇营定向安置房始建于2006年,2009年1月交付使用。该安置房当初是为保障生物医药基地二期三期用地,确保被拆迁居民即拆即住,按照“新农村新民居”政策启动,用于安置大兴区北臧村镇罗奇营村、砖楼村、北臧村、中臧村、周庄子村等五个村共计613户回迁居民。此后,因土地政策调整无法办理大产权手续,导致回迁居民难以办理房产证。
“问题一天不解决,我们一天不踏实,反映问题便一天不停止。”回迁居民称。
为保障回迁居民的合法权益,2018年7月,大兴区启动了罗奇营定向安置房现场收取办证材料工作。截至去年年底,收取办证材料600余套。“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我们承诺,尽快给大家发房产证。”生物医药基地拆迁办负责人话音未落,现场响起居民代表的热烈掌声。
为解决悬了10年未解决的问题,北京市、区两级规土委、住建委等多部门全力协调统筹,手续专人盯,每日有进展,快速推进各项手续报批。由于定向安置房建立时间较长,在验收过程中,有20余套安置房因采光不够,不能办证。对于遗留问题,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已就回迁业主反馈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形成解决建议。下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品质,让回迁居民住得舒心、生活放心,是我们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