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
“步态识别”听说过吗?是不是比“面部识别”“指纹识别”更高科技一些?还记得电影《碟中谍5》中的一个片段,“阿汤哥”化妆成反派,就是在安保系统的步态识别系统中暴露了自己。事实上,生活中一旦步态出现异常,预示着健康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步行是功能独立的基本要素之一,每个人的行走姿势,是根据他们关节活动的灵活性以及不同的肌肉力量、运动神经等多种因素,加上习惯慢慢形成的,几乎无法伪装。而步态是我们步行的行为方式,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女性走路就不一样;包括年龄,儿童和成年人以及老人走路也不一样;包括职业,例如农民、工人与教授,走路姿势都不一样,再如一个海员和一个教师,走路的姿势也不一样的;还包括步行环境,在平地上走路和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路是不一样的。此外,健康状况也是会对步态有所影响,例如外伤、脑损伤、偏瘫之后,都会影响步态。当步态发生了变化,则代表身体出现了问题。通过分析步态,就可以了解一个人健康状况,进而为其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还可以为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步态分析是指针对运动异常进行分析、诊断,并且对观察到的异常运动进行临床解读,指导干预方案的制订和效果评价。最方便的分析方法是经过步态分析专业训练医生的观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异常问题进行评估。那么,步态分析都会用到哪些数据?而通过这些数据,又能有哪些发现呢?
首先是步频,也就是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健全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步/分钟。其次是步速,也就是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2米/秒。第三是步长,即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一般步长为50厘米~80厘米。左右步长不一致,是步态不对称的敏感指标,许多疾病都会导致左右步长的不一致。四是足偏角,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偏角,健康人约为6.75度。一般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内八字”或“外八字”,而这些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因素不同,轻微的偏差都是正常的。五是步宽,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通常用厘米表示,健康人约为8±3.5厘米。步宽是步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步宽越宽,步行稳定性越大,跌倒的风险越小。六是跨步长,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行进的距离,正常情况下为100厘米~160厘米。一个跨步长相当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所以,跨步长不会受左右不对称的影响,可以准确有效地反应步频、步速等参数间的关系,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身体素质。这些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步态参数,却也是最重要和直观的参数。像这样的参数还有很多,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对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判断。如果需要评价更复杂的情况时,则必须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步态和运动的三维测试分析。
通过步态分析发现,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由于高跟鞋使足尖活动的范围减小,蹬地无力,快速行走时需要靠骨盆扭曲的骨盆步来代偿失去的蹬地动作,与平跟鞋相比,穿高跟鞋者走两步少半步。穿高跟鞋会导致足底受额外的下滑力,由于长期受下滑和挤压影响会导致足弓抬高形成高弓足,久而久之会有足弓痛和前脚掌痛。再例如,以宽基步、躯干不稳、缓慢的和犹豫的步态、步伐不规则伴有蹒跚步态为特征的“醉汉步态”,往往提示前庭小脑综合征;以躯干僵硬,肢摆动减少、缓慢的小步,以及膝部呈屈曲的倾向为特征的“慌张步态”,则通常出现于典型的帕金森病,非典型帕金森患者中却并不常见。此外,由于步行姿势的异常不仅影响患儿的外观,引起孩子自卑,还会导致关节退行性变的提前发生,因此对于婴幼儿的步态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孩子发育过程中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效果也比成年后的矫正治疗更好。
需要强调的是,影响步态的因素很多,如果发现自己或亲朋好友的步态出现异常,又无法确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作者:王丛笑,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主管技师)
延伸阅读
引起步态变化的常见问题
●神经肌肉因素:
原发性因素有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和脑瘫、帕金森病、外周神经伤病等。继发性因素包括关节和肌腱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代偿性步态改变等。
●骨关节因素:
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等造成的躯干、骨盆、髋、膝、踝、足静态畸形和双下肢长度不一,以及疼痛和关节松弛等。
●年龄因素:
老年步态
●性别因素:
孕妇步态
●职业因素:
职业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