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许宁生代表(复旦大学校长)
坚持立德树人 办人民满意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
复旦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奋进。我们瞄准“一流育人效果、一流学术水平、一流社会贡献”目标,探索在最前沿的学科、学术领域进行开拓,积极为人才培养、科技和学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等作出突出贡献。
写好“双一流”建设的奋进之笔,2019年是关键之年。改革开拓、创新发展应成为我们的灵魂。我们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将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X”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选择、内涵丰富的学习发展机会。我们将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强高尖精缺高层次人才培养。我们还将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要求,打造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在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及其交叉领域构建科研高地。
我相信2019年是复旦大学扎实工作、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一年。
(本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戴继双代表(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推进企业改革 释放增长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沈鼓集团作为国有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型、支柱型企业,研制出了一批大国重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重大装备支撑。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好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各项工作。
我们将稳步推进企业综合创新改革,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三项制度改革,更加科学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要素,使沈鼓释放出新的增长动力。我们还将加快实施“5+2”转型升级战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服务型制造、工程成套、国际化和新市场五项核心业务,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和智能制造两项支撑能力建设。通过创新改革,有效推进企业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企业抗市场波动能力,释放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我们将推动高端装备研发取得新突破,建设更加紧密、高效、协同、共享的研发体系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断研制出更多、更高端的大国重器。
(本报记者刘勇采访整理)
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
李占国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抓铁有痕 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司法机关肩负重责。浙江法院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优良作风,贯彻落实好今年全国两会精神。我们将以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主题,以开展思想建设年、质量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深化“四项建设”,兑现“三项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加快推进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我们首先要做好法治环境再优化。通过有效的办案,预防和化解各种风险。学习贯彻外商投资法,协同推进更高水平法治长三角建设,认真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充分运用司法手段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其次是提升案件质量。严格案件质量标准,健全审判权运行、院庭长监督管理、员额法官考评和退出等机制,开展打击虚假诉讼、惩治拒执、清理长期未结案等行动。再次是深化智能建设。打造全省统一的办案办公平台和智能化审判系统,实现网上网下、内网外网、有线无线互联互通。持续推广浙江移动微法院和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经验,打造全球领先移动电子诉讼平台。最后是锤炼思想作风。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堵塞管理漏洞抓起,从落实管理责任严起,从狠抓工作落实干起,锻造高素质法院队伍。
(本报记者靳昊采访整理)
肖胜方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
坚定信心 投身法治实践
今年全国两会,我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审议了外商投资法草案修改稿,感受到了我国司法领域工作的新变化新气象,也进一步增强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司法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律师行业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广大律师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维护社会主体合法权益、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是法治建设活跃的生力军。
我将把全国两会精神带回到广东4.4万名律师队伍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律师行业党委和协会引领广大律师深度参与法治进程。
要积极参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同时,参与“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援助和其他公共法律服务、刑事辩护全覆盖等工作,为把广东建设成为安全稳定、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良好的地区作出更突出的贡献。
(本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霍学喜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聚焦深贫地区 助力脱贫攻坚
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回去后,要把这次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深入开展调研,弄清楚老百姓的诉求和政策盲点。
具体来说,我将实施三项调研。一是今年4月,赴“三区三州”地区调查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今年计划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牧区草原生态保护问题进行调研,对草原生态保护状况和风险进行评估,并就此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建议。三是关注新型经营主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出了很多政策举措,我将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深入调研两个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主体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研究如何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更好的政策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本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倾听百姓心声 对接乡村振兴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就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新的希望撒播农村、惠及农民。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土地,是希望的田野,回到工作岗位后,我要深入基层,做好调研,持续进行实地考察,开展访问和对话,倾听老百姓心声,研究乡村振兴需求,使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建言献策建立在扎实深入、接地气的调研基础之上。特别是乡村文化,既是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体系,也是无形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生产力。下一步,我计划开展的乡村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民族地区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乡村的文化建设情况,把当地的经验、需求梳理透彻,做好政策对接工作。作为文艺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开展“为人民而设计”主题创作活动,对接乡村振兴、对接民生需求,把乡村服务纳入高校的教学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中,培养师生的乡土情感,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