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代表:
在原始创新上敢于领跑
科技创新突破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需要“软件”保障,我们在原始创新上要敢于领跑,高位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模式,创新产业研发的组织方式,加快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突出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大环节,着力把科教人才的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优势。顺应科技体制的改革,在改革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做深化改革的“助推器”。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委员:
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我国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方式方面,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提升方面,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要坚持扩大开放,继续成为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全球问题和发展路径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
改革绩效工资总量政策
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科研院所反映,绩效工资总量政策已不合时宜,束缚了单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之所以不合时宜,政策设计有缺陷的背后,是理念需要更新。对此,应当调整绩效工资政策思路,放开总量管理,激发创新活力。建议根据科研院所的性质与类型,分类下放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权。同时,建立以创新发展为目标的科研院所自治体制,推动科研院所分类分步去预算化改革,将其从预算单位转变为政府支持对象,把财政预算从管控手段转变为资金补助。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金葆康代表:
均衡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基本满足人民“有学上”的需求,但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同样突出。当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入学率不平衡现象突出,部分发达省市的录取率超过5%,而中西部省份则不足1.2%。更均衡的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大对相对落后的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调整一流大学在各地区的招生人数,均衡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还需积极引导、鼓励、支持非双一流高校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永生委员:
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能源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制定和调整能源规划,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转型要将“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能源结构优化”作为两大约束条件,走出一条既顺应国际潮流,又符合国情实际的能源转型之路。石油化工产业与国家经济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石油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刘长庚委员:
求新求变才能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国资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国有企业唯有求新求变才能长期立足于国际国内市场。要坚持分类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企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培育。要注重国企国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企国资制度体系,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国资,为充分发挥国企国资的社会福利效应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张翼、常河、刘坤、龙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