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的新春走基层,始终有各种感动鼓励着我。
1月20日,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热依汗古丽·热合曼的春运故事,再次让我感动。她是一对维吾尔族夫妻养大的弃婴,去年大学毕业后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回新疆工作。我20日晚乘飞机到伊宁机场,再坐80公里汽车到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休息不到6个小时,就跟着热依汗古丽·热合曼的班组上班了。待采访结束时,已经是中午1点了。立即动身坐车赶到伊宁机场,回到乌鲁木齐市,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19个小时,奔波1500公里,写就了《光明日报》今年新春走基层的首篇稿件《“汗汗”的第一个春运》。
大步车站是兰新铁路上的一个小站,因为地处百里风区核心区,今年春运后,它将再无人值守。这不仅是组织对职工的关爱,更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小站是新疆铁路“五种精神”的发源地,想去采访,十分困难,因为这里每天只有一辆运送铁路职工的通勤车可以到达,700公里的路途,需要8个半小时。来回奔波17个小时,1500公里,就有了第二篇稿件《小站铁路人》。
农历大年三十,我上了乌鲁木齐到和田的列车。车过吐鲁番,列车里的春晚正式开始,车厢里立即有了浓浓的年味,大家唱歌跳舞,写书法,包饺子,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幸福欢乐的氛围感染着我,采访,采访,还是采访。等从库尔勒赶回乌鲁木齐时,夜幕早已降临。14个小时,我走了1000多公里,写了稿件《“民族团结一家亲号”上的“列车春晚”》。
去和田地区洛浦县采访社火巡游,来回4100公里,《社火巡游闹新春》报道了和田洛浦各族群众欢乐幸福欢度春节的美好生活。
新春走基层,奔波8000多公里,很苦很累,但收获满满,心里很甜很幸福。
如果说是什么让我如此不知疲倦地奔波在一线,是因为这些采访对象永远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永远记着一个记者的职责:走到、看到、想到、写到。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