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才更了解家乡。
每一年的新春走基层,都会有惊喜。红红火火的各类元素,构成了新时代的基层画卷。这和我们在各种发布会、研讨会上感受到的好像不太一样,但似乎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印证、解读、注释着中国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看到了政策落地的模样。
在这里,有一群为地方文化研究和传承作出努力的民间学者。六年前,我去采访了竺岳兵,他从1990年的时候提出“唐诗之路”的概念,二十年多来一直致力于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现已步入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2018年的浙江省两会上,“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这里,有一群务实肯干的基层干部。在春节放假前一天,他们还邀请了杭州的专家团队前来探讨新的一年如何做好政府创新服务的问题。正月初五,企业开工,乡镇干部们又开始出现在车间厂房。
在这里,有一群追求美好生活的百姓。西瓜节、茶文化节、摄影节、乡村春晚,让乡村的民俗文化活了起来,“美丽经济”火了起来。书法、诗歌、琴画、茶道,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关注、喜爱传统文化,他们送孩子参加国学体验营,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播撒。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每一个家乡的变化,汇聚成中国的发展。
在这片田野上,人勤田肥,望得见四季。
(本报记者 俞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