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

    不能把孩子变成单向度的人

    ——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材研究院院长韩震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董博然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2日 07版)

    研究越细致,越需要用整体的视野看待问题

        记者:单科教学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式。现在,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已让曾经的课堂悄悄发生变化,这种改变体现了现代教育怎样的理念?

        韩震:各个不同的学科融合在一起,这确实是一个尝试。其实我们过去的传统是文史哲不分家的。近代以来,受西学的影响,我们开始对学科进行划分、分科进行研究和教学。分科有分科的好处,不能以偏概全地去否定分科。分科有助于把问题细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般来说,学科进化的逻辑是什么?一方面越来越细化;另一方面,各个学科之间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强。这在大学体现得更明显:大学研究问题越来越细致,同时又越来越需要有整体的视野去看待问题。这两个趋势导致很多学科交叉,更多的新兴学科也就由此形成。

        在现实世界,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以分科的形式呈现的,比方说环境问题,它是个社会问题,也是化学问题,还是生态问题……可以从各个学科看待它。换言之,问题其实都是整体呈现的。学科的不同只不过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时的视角不同而已。问题是以整体出现的,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也不能单单以一个视角来看待,还是应该以多学科的角度去完成对问题的审视与解决。

        融合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能够通过方法的转移、知识的融合,面向问题的本身,不仅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还能够学会解决问题。比如说对矛盾,光说概念比较抽象,具体映射到现实中,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转化,什么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这些问题可能需要结合社会、结合实际,才更有助于人们的理解。而且,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也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有综合意识

        记者:联合课堂模式是新颖的,同时也让讲授者、接受者感到学习的独特魅力。这种模式可以在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课堂呈现吗?

        韩震:当然可以。孩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而且就学科发展来说,越分化越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把孩子们变成单向度的人。学科也是一样,要意识到,在现实中问题不是以学科视角简单出现的。任何学校,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从教育规律上来说,小学教育并不是过于分科的,比如说自然,自然就是很综合的学科。再比如说过去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也涵盖很多方面,现在它们都改为“道德与法治”,内容包括从生活基本规则到基本德育规范。

        从全世界的教育来看,无论在欧洲还是美洲,都有用综合的思想去理解科学的范本。但就“综合”而言又有两种实践方法,一种是对于课程的综合,就像我们的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了;另外一种,是在分科的基础上有一种综合意识,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采用多个角度去理解问题,如面对同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化学、生物学等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

        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综合意识,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做实事中学习,这样就容易让他们学会综合性的立体思考,让他们知道,实际问题并不是只靠单一学科就能解决。

    教育是要培养比我们更优秀的下一代

        记者:综合课程一旦推广,需要老师、学生该做怎样的改变?

        韩震:综合的课程,现在看来,推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难在教师这一方面,文科老师的情况相对来说还好些,文科自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很多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就不一定了,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领域的学科方法截然不同,比如化学、物理、生物,让一个老师去讲所有这些学科的知识内容也就更困难。

        学生还处在学习阶段,对于单科学习可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学生看老师怎么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他也会依照同样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这是最简单的。一旦知识融贯的话呢,他不单要对知识面了解足够多,而且也需要对认识事物的层次有所上升,要跳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才能把知识融贯起来,这其实是对老师的挑战,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挑战。

        可能老师教起来也有些困难,但是不能说老师觉得难,教不了,就觉得这个课程没必要开设。我们的教育进入到了一个从跟跑到并跑,在某些方面领跑的阶段,我们在教育方面也要有创新性探索,才不辜负这样一个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复制我们这一代,而是要培养比我们更优秀的下一代,他们才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代人,下一代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是“能综合就综合”,不是说“为综合而综合”

        记者:在尝试过程中,如何避免单纯的形式化,更好体现学科融合的真谛?

        韩震: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综合就综合”而不是说“为综合而综合”。不能说为了“综合”就不分科了,或觉得分科就不对了。分科仍然要分,而且要分得越来越细致。到大学里更是如此,穷其一生可能就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突破,但是进入社会之后更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鸿沟,用综合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有助于科学知识的发展。

        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让孩子有分析的能力,不断细分的能力,同时也要有整合起来,系统看待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不能偏废。哲学上讲,就是不能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要理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保持平衡。分科与综合贯通,实质上也是一种辩证关系,认识问题更细致,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解决问题。笼而统之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更清晰的观点与结论,但是我们不能在分科研究的时候,忘记用整体系统的方法去解决整体性的问题。总而言之,在分的时候不要忘记整体,在综合的时候不要忽视细节。

        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但如果仅仅把综合课或分科课当成一个“形式”,不去注重它的教育意义、教育内涵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这个问题就变得空洞了。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董博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