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星期二

    配送员权益“半透明”状态要改变

    作者:本报记者 常莹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07版)

        每天,都有穿着不同平台各色工服的“骑手”们飞快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一司空见惯的街景是新业态高速发展的直观展现。据统计,2018年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约为2012年的9倍。无论寒冬酷暑、国庆春节,配送行业的工作者们始终在路上奔波,保证点餐者可以“饭来伸手”。

        近日,某招聘网发布的《2018年送餐员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送餐员平均薪资达7750元,甚至超过了行政、文员等白领岗位,超出送餐员期望薪资。有网友调侃:别拦着我,我要去送外卖。

        每次关于配送行业服务者的平均工资公布总能触动人们的情绪,但不得不说,这是市场给予的合理定价。羡慕他们“高薪”的同时可曾想过,这份工资是他们靠辛苦和付出换来的,这份配送工作背后的压力与风险,也许会令普通人望而却步。

        近年来,媒体曝出的配送行业的心酸新闻让人唏嘘。快递员双十一凌晨还在忙碌配送、送餐员们台风天疾行在马路上只为不被差评、因为超时在电梯里号啕大哭……这样的故事,似乎在这个配送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屡见不鲜。

        这份工作的苦涩一面,是送餐者的人格常被降格对待。外卖晚了、凉了被投诉,客户一言不合就开骂,帮忙提垃圾的附加要求……一扇门打开后,里面可能还有一道无形的门,配送员们无法预知门背后的客户是什么样的情绪,配送过程中所受到的误解与辛酸,外人恐怕难以体会。缺乏理解与尊重,是配送行业服务人员面临的普遍问题。

        据资料显示,80%的配送员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月送外卖行驶距离超过2000公里。快,是快递外卖行业的立身之本,密集的送达任务、严格的评价机制,这些考核标准转化为送餐员们的压力,他们只能将压力转化为速度。

        一味追赶时间,导致配送员成为交通事故高发群体。许多配送人员没有道路交通险、医疗保险,他们缺少话语权,工作也缺乏安全感。近乎严苛的时间评价体系,冲淡了配送员们在公共交通上的风险意识。配送员们停不下的车速,成了如今城市交通乱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权益保护上,配送员们又处于“半透明”的状态。比如:部分外卖平台采用众包方式,第三方公司不提供“五险一金”,劳动权益保障处于灰色地带;快递公司按件计费,没有基本工资、“以罚代管”等等。外卖小哥们用速度守护了消费者用餐的温度,他们的权益也应得到社会的守护。

        平均工资的数字不能掩盖问题,网友们不能用“羡慕”遮蔽了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潜在风险。除了工资之外,在配送服务业,该得的职业尊严和应有的社会保障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外卖、快递行业都是新经济业态,这些在法治与市场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行业,不应当呈现粗糙、非规范化的管理环境。交通部门、劳动部门也应从源头上发力,对服务企业严格规范监督,敦促其对快送员工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规范和监督订餐外卖服务平台和快送企业依法合规与快送工签订用工合同等。

        一个配送员被人“看得起”,应当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对劳动者的每一分呵护,都将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当一个行业的基层劳动者们得到应得的理解与尊重时,自然会收获成就感和获得感,相应地服务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消费者愿意为优质服务买单,从业者的待遇和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行业由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样的良性循环才是我们所期盼的。

        (本报记者 常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