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5日 星期六

    云南:保护优先 绿色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5日 06版)

        2018年12月23日上午,蓝天暖阳下,滇中高原明珠——抚仙湖,碧波荡漾,湖水清清,一群来自四川的女游客一边在湖畔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一边情不自禁地赞叹:“太美了,太美了!”

    深植理念,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54岁的云南玉溪市澄江县禄充村渔民胡天国此时也站在湖边,指着一旁废弃的捕捞工具向记者回忆起了往事。胡天国14岁就跟着父亲学捕鱼,最多一天能够用水车捕捞抗浪鱼100多公斤。如今他早已改行开起了家庭旅馆,仅这一项每年就能挣10多万元。他说:“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人民的幸福,政府下大力保护抚仙湖,做得对,村民们都能够理解,大家都非常支持。”

        抚仙湖是我国最深的淡水湖,也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由于保护得力,目前依旧保持着一类水的水质。在澄江县,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抚仙湖的措施,全面启动了保卫抚仙湖“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和抚仙湖综合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澄江县办结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27件,完成90件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改;完成了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工作,拆除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关停搬迁砂石料场、砖厂、水泥粉磨站30多个;退出养殖业36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0万亩,拆除塑料大棚4150亩;细化明确了103条入湖河道三级河长。同时,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扣‘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抓好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8大标志性工程,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云岭大地,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深入人心。”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说。

    守护净土,立法与合作并举推动发展

        位于长江上游的云南省,金沙江干流在滇境内长达1560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云南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战略思想运用到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为了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云南制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云南实施规划》,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出台国土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批重要改革方案,实现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地方立法。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保护洱海的行动正在向纵深发展。2017年,大理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保护好洱海的嘱托,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通过一系列洱海保护治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又制定了《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蓝线为洱海湖区界线、绿线为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红线为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截至2018年12月28日,评估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806户生态搬迁户已全部签订搬迁协议。

        迪庆藏族自治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守护好“世界的香格里拉”这一方净土,实施了“蓝天行动”“青山行动”“绿水工程”等,努力建设全国藏区生态文明排头兵,让绿色生态成为香格里拉永远的标签。普洱市率先在全国推行绿色经济考评制度,景东等县也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可喜的是,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上,云南并不回避存在的问题。狠抓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严格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省河湖库渠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全覆盖,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扎实推进金沙江沿江两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补偿等重点生态工程,流域7州(市)森林覆盖率达56.7%,拥有自然保护区52个、面积66.6万公顷,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2017年全省主要河流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82.6%,长江等六大水系的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力保碧水清流出云南。

    华丽转身,探索美丽生态与脱贫增收的新路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州开远市,因煤而兴,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曾是省里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建材基地,历史上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灰城”“臭城”。开远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投资10.7亿元、半年时间建成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建设高效现代农业园,打造美丽乡村综合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投入巨额资金,狠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逐步闯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经济转型之路。

        普洱市的西盟县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绿色发展“三张牌”和“八大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把生态建设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狠抓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探索以橡胶、茶叶、甘蔗、畜牧、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米荞、咖啡蜂蜜等产业为辅的“5+X”绿色产业发展方向,绿色产业年产值达到12.47亿元,直接带动7.47万群众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现增收。

        地处滇西北滇藏接合部西部、毗邻缅甸的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居住有独龙族、怒族、藏族、傈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属国家级贫困县和云南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国土总面积中70%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贡山县委和县政府全面聚焦2019年如期脱贫摘帽目标,强化生态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补偿,在县域内全面禁止中小水电开发、挖山采石和小矿山滥采开发等活动,全面禁止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停止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大力推行“以电代柴”,向农户推广发放家用电器,大幅减少薪炭材消耗量,开展怒江、独龙冮流域生态修复,推进陡坡地生态治理,将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分纳入天然林管护区进行管护,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探索出了一条既要生态美又要群众脱贫的新路子。

        如今,通过全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坚决保护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等3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2位。2017年,云南生态保护指数位居全国第2位,环境质量指数居第5位,州(市)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8.2%、居全国第1位。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