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就简单地说,规划有没有问题?”
“不,您就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不用感谢,您别客气。什么叫‘能改正的’?”
“昨天发通告,今天上电视问政,明天开通。你们怎么能够做到这样精致、细致、卓越?”
…………
2018年12月26日至28日,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下半年电视问政如期开考。这次问政以“正风除弊不止步,担当作为促发展”为主题,聚焦发展环境、城市治理和基层作风等领域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以26个问题为靶的,先后开展了“让环境更优化”“让群众更满意”“让作风更务实”三场现场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特色在于“问”,效果强弱也在于“问”。
在这场电视问政“期末考”中,主持人的反问、质问,以及步步追问;媒体、人大、政协、市民代表义正词严的犀利发问;党政负责人的道歉、反思和掷地有声的承诺;点评嘉宾直指问题、针针见血的辛辣点评;电视问政现场观众情绪高涨、掌声响亮;场外观众实时投票、点评互动……让此次电视问政亮点纷呈。
“(马路两边)不是一个单位管,不是一个区的。”在《马路朝天,各管一边》的调查短片中,占道经营的摊贩们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道路的一边。原来,一个区的城管工作人员早晨7点多已经在路边管控,而另一个区的城管工作人员则要等到9、10点钟才到这条街上来,所以出现了一条街道上两区之间“泾渭分明”式的占道经营。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黎东辉表示,从表面上看,片子反映的问题是工作时差导致的管理落差。“一个街道分两边,但为老百姓办实事绝对不能分两边。”洪山区委书记杨泽发说。
如何破解这种困局?如何回应百姓呼声?主持人交叉问、连环问,问“现任”、问“前任”,问遭遇过类似问题的官员。除了被主持人“点将”的外,一些负责人也主动发声,大家纷纷从严格执法、联合执法、划设区域、调整规划等不同角度力求给出治标治本的建议。
点评嘉宾郭静认为,以前的电视问政主要是主持人问区长、书记、主官。现在的负责人互帮互学,甚至还要互相揭短,这是对“官场潜规则”的一种打破。
“不仅解决个案,而且触类旁通,解决此类的问题。”一位区长的表态,道出了电视问政的初心所在。
2018年电视问政“期末考”已把关注焦点更多地放在带有根本性、历史性的深层次问题上,如部门协同、政商关系、政务失信等。在每场电视问政的最后,武汉市有关负责同志都进行了点评,他们直面问题,表示针对个案问题必将立行立改,同时也对个案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和优化意见。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29日10时,通过广电全媒体平台收看此次电视问政视频直播的网友达到1916万人次。
网友“繁淡人生闲闲过”说,下半年三场问政看下来,我们不喜欢看到的是“三打”——打太极、打官腔、打酱油,我们希望看到“三实”——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
如今被问政的“一把手”,深表自责、勇担责任的更多了,推诿闪躲、避重就轻的更少了;举一反三的反思、诚心实意的建言更多了,高喊口号、插兜看戏的更少了。
“电视问政把群众的压力直接通过电视传导到现场官员,再通过这个形式传导到没有来到现场的官员,是一个特别好的形式。”点评嘉宾张天蔚表示。
自2012年以来,武汉电视问政已经走过7个年头,被问责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从曝光的问题来看,不少问题是屡次发生的。恰如一位区委书记指出的,究其原因:一是体制机制上存在不足;二是干部队伍素质、公民素养有待提高。
承诺值千金,践诺抵万金。
“问准痛点,答入人心。落实解决,结果追踪。闭环的机制才是有效解决百姓问题的根本点。不能光有决心、悔意,却不改、拒改。老百姓的‘点子’有时候才是真的有板有眼有方法。”网友“林雅敏”说。
(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