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努力拼搏,实现了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到“深圳智造”的转变,昔日的边陲小渔村如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深圳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重要支撑。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一直秉持开放包容、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观念;作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一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各种思想碰撞、交流、融合和汇通,形成了深圳人不墨守成规、不独尊一家、多元开放、和合创新的文化格局。其中强调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撼动了传统保守的文化根基,培育了深圳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观念,为经济持续性增长和质量性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当前,深圳已经实现了从“经济深圳”到“文化深圳”、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的转变。2017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43.95亿元,增长14.5%,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0%,产业增加值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第二。文博会、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一批国字号平台的落地,更增加了深圳在全国文化产业版图中的分量。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且促进了经济的跨界融合与优化升级,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牌。可以说,深圳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创新引擎。
深圳作为率先提出21世纪“拼文化”理念的城市,深刻意识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2016年1月,深圳发布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把文化创新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在长期实践中,深圳逐步确立起“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文化创新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文化已成为推动深圳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创新之都”,深圳的创新发展动能强劲迸发,不仅涌现了华为、腾讯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培养出了大疆创新、碳云智能等成长强劲的创新企业和华强方特、华侨城、雅昌等文化领军企业。深圳创新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鼓励竞争的市场化导向和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深圳多元的创新方式形成了创新的文化生态,营造了创新氛围,激发了创新精神,也正是这种创新文化推动深圳成为自主创新的先锋。
立足新时代,在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的过程中,深圳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为改革开放助力。
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自觉。进入21世纪,深圳确立了“文化立市”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在未来,深圳应继续坚持以“文化立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具体而言,要始终坚持文化立市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将“文化”从城市的产业手段、经济策略提升为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过文博会、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意十二月等品牌活动广播文化基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激发城市的文化创新潜力,发展跨界融合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是改革开放40年深圳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将是深圳今后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创新在深圳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位置。深圳应认真落实《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中,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在原有的“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基础上,聚焦跨界融合、科技引领、版权衍生、沉浸体验等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塑造全球性文化品牌。当前,深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较少,新文化地标的建设是深圳打造全球性文化品牌的关键一步。在做好“文化硬件”的同时,深圳还应制定有力的文化人才政策,增强对高端文化人才的吸引力,通过营造开放、和谐的社会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此外,通过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活动,讲好深圳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作者:李凤亮,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杨辉,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