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戴上一个“头盔”,就可以提取8种脑电波,再由电脑换算成“疲劳值”,自动出具诊断报告。在8月举办的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中,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马绪明、石雅洁、陈立伟三名同学组建的团队首次参赛,就凭借这种高端智能的新型脑电波疲劳监测装置和出色的临场表现,从全国近300所职业学校的13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项目开发周期历经一年,这支年轻的90后团队坚持迎难而上。负责设备软件的陈立伟在国赛前几天为让采集数据更加稳定、精确,一次次地调试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获奖归来后成员们没有松懈,他们又在着手开发与设备匹配的微信小程序。石雅洁向记者透露:“更便捷的操作方式利于市场推广,我们还考虑借助大数据了解特定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这支实力团队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将“创新”与“匠心”融于育人过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扶持专项基金,累计下拨近千万元。在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的感染下,学生的热情被点燃,毕业生创业率达3%以上,涌现出创业典型30余个,3年来成功申报110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形成了“组建学生社团——创办创业团队——孵化创业公司”的发展模式。
以“项目带动、彰显特色、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为工作方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四三二一工程”,即课程体系“四结合”,合作平台“三联动”,项目基金“二扶持”,教育实训“一体化”。由此,该学院将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出一条具有苏信特色的“进课程、搭平台、立项目、融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之路。
11月1日,2018级的新生满怀期待地开始了本学期的素质拓展课程——琳琅满目的选择中既有操作性的专业拓展类课程,如三维结构设计、C语言入门、办公软件应用;又有基础性的人文素养类课程,包括演讲与口才、饮食文化与鉴赏、茶艺与中式插花鉴赏等。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混合式学习,并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拓展职业能力。
这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出的“四结合”系统课程一部分,通过必修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门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分段式立体化的就业创业教学体系,取得良好实效。通过在校期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们更新就业观念,综合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市场营销等各商业环节的系统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就业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融入创新和匠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2年顺利完成新一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成效显著,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无锡产业贡献奖”;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为无锡、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席海涛表示,没有匠心,就没有创新。“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一场品质革命,我们希望能培养出始终走在产业发展潮流尖端的人才,这是苏信的使命。”秉承“养正修能”的校训,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把就业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无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品牌。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刘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