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
开山岛上用一生守岛的王继才,一句“总得有人去做”,是现实,更是至高无上的情怀;用一生践行道德法则的将军夫人龚全珍,对女儿的一夜不语,对去世丈夫的一昼汇报直至夕阳西下,是平凡人的道德坚守,也是革命精神的延续……置身会场,眼睛紧紧追随着每一位记者的动情讲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俊尧说,仿佛心中一盏灯被点亮了,“感人的不是瞬间,而是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求索的过程。好记者把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带进了人们的视野,为社会点亮了一盏盏灯,他们本身的存在也成为一盏灯。”
12月21日,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等主办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分别走进上海、广州、武汉、天津、昆明。来自全国新闻战线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们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
“短短一个上午,聆听数十位新闻工作者各自不同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责任与担当,需要不断前行的信念与勇气。这其中,有的记者只比我大两三岁,但他们已经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改变。”报告会结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陶晨依然沉浸在记者讲述的“保卫黄河”的采访经历,“一名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查和采访报道,推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这当中有数不尽的艰辛,但当成果显现的那一刻,当看到一瓶污水与一瓶清水鲜明对比的那一刻,真的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天上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两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还有一些学生挤坐在走道上。七年驻外、经历十多次战斗的新华社记者刘万利讲述《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深入麻风村采访的浙江广电集团记者许婷分享《工作着是美丽的》、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彭飞深情回忆同事《老马》……不少学生的眼眶闪着泪光,传递着纸巾。
坚定的新闻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的精神、澎湃的工作激情,故事和讲述人无一例外都闪耀着这些特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三学生李思铭说:“传媒行业正处在激烈变革之中,这些故事让我看到更多的是新闻记者不变的追求和坚守。”“不同的故事,同样的感动。”作为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巡讲成员、荆楚网记者孙永军感慨,每个故事,无不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好记者的光芒,催人奋进、砥砺前行。
报告会现场,广州市供电局宣传文化部主任李燕萍的眼眶湿润。“记者们讲述的故事虽是点点滴滴的,有些只是百姓的小故事,却反映了宏大的主题,从中可以感受到记者的初心、责任和担当。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也有很多好故事,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发现、如何讲述、如何传播好这个时代的好声音。”
“平凡人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挖掘平凡人的故事,用真实的细节打动读者,最见功力。”广州日报一位记者听了演讲深有感触,“真正有烟火味的报道就是好报道,一个好报道的内容、主题再宏大,一定有很接地气的小人物、小故事、小出发点来支撑。”
“好记者不仅仅要靠一手好文章,更要走到生活中去,发现好故事。‘不忘初心’这一点很重要,不能为了写新闻而写新闻,要知道为了什么而写,不仅仅要学新闻理论,还要拜人民为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学生蒙嘉慈听了报告后有感而发。
在天津师范大学从事新闻教学多年的刘卫东今年63岁,他说,听了年轻记者们的采访经历和故事感动不已。“在一线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一刻不能松懈,这些故事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生动和鲜活的诠释。新闻教学中迫切需要接触更多来自基层的故事,让学生、教师直接与实践者接触、交流,非常有必要。”
“新闻的源泉在一线,在现场、在基层。”上海广播电台记者王露露说,作为记者,要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海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诞生地,上海媒体人更应该担当起记者的使命。
(综合本报各地12月21日电 记者颜维琦、吴春燕、张锐、刘茜、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