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40年来,中国人民取得了堪称人间奇迹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之一,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二战结束后,人类历史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开放经济氛围日益浓郁。根据经济学的定义,开放经济指“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不断深入的经济全球化将整个世界嵌入一张以开放经济为纽带、高度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网之中。在某种意义上,开放经济的氛围也成为时代稳定、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助推力,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确保了中国与世界大市场的有效融通,确保了诸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和有效配置,确保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持续活力。40年来,我们改革开放事业有序推进,成果显著,为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皆作出了卓越贡献。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15%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我国市场不断对接一个日益成熟的世界开放经济体系,确保资源有效配置,激发世界经济活力,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携手共担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之引擎的重要角色。
然而,近年来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趋势却给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开放性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风险。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将通向一个什么样的远方?这一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
在全球经济社会随着各经济体之间不断出现的“藩篱”而丧失最基本的信任、稳定和秩序之际,人们亟须探寻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保护多边主义精神之道。世界大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维持开放经济的良好秩序依赖的是一套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国际多边制度。由于历史性原因,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体系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一定非中性,偏好于服务部分发达国家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这套秩序的功能性作用,确保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开放中获得秩序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力迅速增强。当前不断加剧的不确定性风险恰恰表现为美欧发达国家质疑并否定既成秩序体系,制造制度“藩篱”的诸多举措。此时此刻,推进WTO改革,修复、升级和完善原有的多边秩序体系,寻求回归基于秩序和国际多边主义精神的良性竞合关系,或许是摆脱失序风险的破题之道。
毫无疑问,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紧要关头,而中国则以坚持扩大开放的坚定姿态回应世界关注,向世界表明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态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国向世界发出清晰信号,即使未来挑战重重,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决心不变。
世界关注中国,也愿意倾听中国的声音,倾听中国在对外开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念分享。回顾历史,发达国家倡导的开放理念在国际政治学意义上是不对称的、非中性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开放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是主要霸权国诉诸财富与权力的历史。它们曾借助武力打开别国市场,掠夺财富,抑或是强迫他国加入“非中性”的经贸制度,获取不对称的获益。而中国倡导的开放,却是强调互利共赢,重视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尊重各国的主权和独立,以塑造公正、公平、民主的开放性国际制度体系为目标的开放。中国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我们要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这向世界表明,中国扩大开放的目标和宗旨包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担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谋求和各国共同发展、联动式发展,与全世界共享繁荣。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努力倡导新的开放与合作理念,为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智慧,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任琳,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