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90后”“00后”往往被冠以“心浮气躁”“坐不下冷板凳”“急功近利”等标签,许多人甚至认为工匠精神将在新一代青年身上“消失”,事实果真如此吗?严慎细实、锲而不舍、求实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还能真正触动青年学子的灵魂吗?
日前,“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课,在这里,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C919大型客机总师吴光辉,直-10、直-19总师吴希明,AG600水陆两栖飞机总师黄领才,北斗三号卫星总师陈忠贵等一批“国之重器”的总设计师返回母校校园,化身“思政教师”筑坛开讲,向师生们诉说着来自老一辈航空航天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带着问题,记者走进现场。
“国之重器”是怎样炼成的
2017年5月5日,首款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自主制造大飞机国家的行列。作为C919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航77级校友吴光辉一出场,便引来了全场师生的欢呼。
回忆起C919首飞的那一幕,总设计师吴光辉难掩激动之情,大飞机通过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制技术带动了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但是,这也使我们意识到,必须自主创新,拿出好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作为航空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我们的本质,几十万航空人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航空人必须坚守的一个信念。”作为总师校友系列思政公开课的老师之一,南航78级校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带来的名为《如何看待中国航空事业以及未来的发展》的公开课,从航空事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讲起,点燃了在场师生的热情。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79集团军某陆航旅时,登上我国自主研制的直-10武装直升机,使得国产武装直升机这一国之重器走进人们视野。作为直-10、直-19的总设计师、南航80级校友吴希明和师生分享了直-10从孕育到诞生的波折历程,“一万多个零件、两百多场试验、五百多种材料、一百五十多家单位、几万人连续干了十几年,终于研制出直-10武装直升机。可以说,从开始的方案设计到最后的产品,是百分之百国产化。这也是我最自豪的一件事。”
有人问,一所学校怎么出了这么多总师?怎样才能当上总师?吴希明说:“我上学和上班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能当总师,我只是全力以赴地干好自己的事情。送给同学们几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足当下,放眼全球。”言毕,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爱国首先要学好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南航航空宇航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大四学生金天棨已经成功保送清华大学攻读固体力学专业,听完公开课,他说自己已经决定走上科研道路,总师学长们的分享是自己今后为学科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节思政课能为青年学子带来什么
“一生动就无聊,一深刻就无趣”,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标志,偏好生动性、趣味性又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否同时兼顾两者一直是多年来困扰思政课教学的难题。如今,这个“悖论”在实践中慢慢有了不一样的解法。
记者看到,在课堂现场,不少学子被总师校友身上的家国情怀所感动,课堂数次被掌声和欢呼声打断。“我是红着眼眶走出教室的,太感动了!”南航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一新生蒲禧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的思政课,这节思政公开课的五位老师更多地为我们讲解了航空航天知识,与所学专业和兴趣点高度重合。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几位总师校友点燃了我心中航空报国的兴趣和热情,毕业以后,我也要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事业!”
课程结束后,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教师孙卫卫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告诉记者:“听了这节思政课,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几位总师虽然都已不再年轻,而且功成名就,但是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然在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殚精竭虑,努力奋斗,又让人感到他们有着一颗年轻的心;二是几位总师的讲课既有澎湃的激情,又有理性的思考。听他们的课,既让人激动,也让人深思。这些都给我们的思政课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一节优秀的思政课能为青年学子带来什么?航空报国的精神和情怀能为青年学子带来什么?这就是我们开设这门思政课最原始的初衷。”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郑永安看来,航空报国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而思政课正是打开这座精神宝库的钥匙。
“亲其师,信其道。南航作为一所拥有军工传统、长期服务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研究型大学,更应该给大学生讲好爱国担当、航空报国这堂课。通过总师校友授课来创新思政课模式,就是要将老一辈航空航天人身上航空报国和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下来,助推精神解码,为大学生分享总师们成长、成才的过程和艰苦奋斗的历程,从而激励广大学生献身国防,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郑永安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李亮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