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豫西深山区寒风呼啸,卢氏县徐家湾乡中学九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气氛热烈。杨羡伟老师把学生的作业放在电子黑板下角的实物展台平台上,屏幕上放大显现出作业的彩色画面,孩子们围绕作业中的问题热烈讨论。
据介绍,这种全国最先进的教学交互智能平板已在卢氏县所有学校课堂安装应用。驱车在卢氏县的大山深处,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11月10日,在郑州市召开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反馈会上传来好消息,卢氏县顺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估认定。
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和革命老区县,素有“河南小西藏”之称。作为我国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贫困发生率位列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首,贫困之殇,教育尤甚。全县291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只有一名教师的“一人一校”深山教学点就有109个。县委书记王清华说:“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卢氏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为主战场之一。2016年以来,该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资金,同时申报、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多方筹集资金10.39亿元,新建中小学校20所、改扩建27所。面对深山区现实,在选址上,卢氏县最好的位置给学校,最大的平地给学校;设计上,最高的标准是学校;在教育项目用地上,该县积极对接国土部门扶贫新政策,新增教育用地647.42亩。“小雨不停,大雨搭棚,夜里掌灯,昼夜施工。”两年来,新建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餐厅楼107栋,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运动场24个,总面积25.65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农村教学点减少1/3以上,全面消除了大班额。同时筹集资金5000余万元,购置教学交互智能平板1050台,新建云桌面计算机教室65个、多功能教室35个,按照省一级标准完成中小学体音美器材、理化生科学实验仪器、劳动技术教室设备配备。
卢氏县积极探索山区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对教育事业做到“五个纳入”,即,纳入全县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纳入县人大政协检查评议及视察调研工作重点、纳入“十项民生工程”、教育经费纳入专户管理,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依法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特别是2017年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同比超过110%。
该县不断完善乡村教师待遇政策,教师晋级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向农村一线教师明显倾斜。2015年到2017年,共发放农村教师生活补助1363.9万元。对在农村工作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吸引优秀教师扎根乡村。
为了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贫困生全部能在公办学校就读。该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每年投入达500万元以上。自2012年起,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仅今年上半年,就投入资金1068.2万元。3年来,共资助贫困中小学生27763人,确保精准帮扶,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失学。
全面信息化赋予山区教育均衡发展新特色。为了破解山高沟深、学校分散形成的教学教育交流难题,卢氏县教体局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引进了沪江CCtalk直播平台,实现了包括教学点在内的网络课程资源全覆盖,与北京、上海等地最好的中小学校实现在线同步课堂。全县还创新实施“智慧学校”“专递课堂”“创客教育”项目,启动学校数字化实验室、创客实验室等特色功能室创建。
2017年,卢氏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县、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试点县。今年9月,卢氏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典型示范案例。该县还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三大板块”有机融合,使本土文化通过课堂教育得以传承和弘扬,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让绿色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生长的土壤》,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国务院参事汤敏在迪拜召开的全球教育论坛上推介了卢氏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