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津门杨柳青:

    年画之乡颜色好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5日 04版)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乡镇篇】  

        出津城西南15公里有一个千年古镇,小镇有一个诗情流转的名字,杨柳青。

        如今的杨柳青,是一个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新兴城镇。它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改革开放40年来的突出成就,一举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镇”和“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殊荣,眼下正在努力打造国家级文明城镇和全域旅游5A景区。

        杨柳青文脉昌盛,久负美名。这里曾是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东西的首要漕运枢纽码头和物资、人文交流集散地,镇中店铺鳞次栉比,商贾如云,镇外帆樯林立,景色秀美,被誉为“北国江南”“沽上扬州”。这里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运河文化;含蓄内敛、精益求精的年画文化;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赶大营文化。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始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的木版年画。

        杨柳青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聊起自己的艺术生涯,感慨万千:“正是改革开放才让杨柳青年画重放异彩。”从20世纪80年代起,霍庆顺自觉担起复兴杨柳青年画的重任。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收集有关资料及老版、老画,勾线练了3年,刻版练了5年,其余时间也都用来印、画、裱。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把自己的住宅扩建成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恢复了古镇年画老字号“玉成号画庄”。

        沿运河溯游,两岸绿柳依依。古香古色的明清街画庄林立、字号满街,有人依古法传承技艺,有人借助现代科技创新发展。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工作人员李敏说,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传承保护和发展杨柳青年画,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不断开展实体企业引入、网络营销、衍生品市场开发、专题文艺作品创作、大型特色宣传交流、年画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进一步提振了杨柳青年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区共有年画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画作坊72家,年画衍生品创作研发16个类别182个品种,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

        “有名气更要有人气。”杨柳青古镇景区管委会主任王青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河、年画、风筝、剪纸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杨柳青镇以文化味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古镇功能,规划修复、修建了御河景区、石家大院、安家大院和如意大街等一批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全镇10多个景区,以传承年画、剪纸、风筝、砖雕、民间花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组织创办了木版年画节、如意大街庙会、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为古镇品牌注入了活力,聚集了人气。

        良好的产业布局是杨柳青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杨柳青镇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当务之急,谋划构建起“北田、南业、中文旅”发展新格局。

        杨柳青是农业生产大镇。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结构由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单一结构,向以蔬菜种植、林果种植、规模化养殖等多元结构转变。子牙河、中亭河贯穿杨柳青镇北区域,环境优美,风光旖旎,适宜现代农业开发,具备都市休闲旅游优势。副镇长李娟华说:“我们以杨柳青庄园、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为基础,整合村庄、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的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新的旅游项目,努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林果种植和休闲采摘业,重点打造镇北田园综合体。”

        从满足群众“吃饱穿暖”到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镇政府不断壮大经济实力,逐渐扩大民生保障范围。2002年以来,杨柳青以镇南1000余亩盐碱荒地为基础实施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06年被天津市政府规划为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密集区。目前,杨柳青镇汽车工业园已聚集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园区内的泰正机械有限公司已经拿到一汽丰田的逾亿元生产订单,总经理李政说:“2017年,我们公司实现产值1.5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9亿元,并有望在3年内实现年产值超3亿元。”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